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汉代公羊学的夷夏之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夷夏观   《公羊传》   何休   董仲舒  
描述: 夷夏之辨是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到形成公羊学的关键人物董仲舒,再到公羊学的集大成者何休,他(它)们的夷夏观具体反映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轨迹。《公羊传》继承了先秦儒家严夷夏之别的思想,却凸显了礼义文化这一区分夷夏的标准;董仲舒发展了《公羊传》的思想,不但对夷夏的分辨更为精细,强调“从变从义”,而且从王者一统的角度肯定德化四夷的必要性;何休对公羊学的夷夏之辨所作的发展,则是将其历史“三世”说与夷夏之辨相结合,用一种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夷夏关系,肯定“太平”之世是一个没有夷夏之别的天下一统的社会。
司马迁与董仲舒夷夏观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夷夏观   司马迁   董仲舒  
描述: 董仲舒和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涌现出的两位杰出的思想家。本文着重对两人的夷夏观作了比较论述,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儒特别是《公羊传》的夷夏观,他虽然从大一统的角度提出了"王者爱及四夷"的思想,却重视依据"从变从义"的原则,借助于灾异论的形式来辨明夷夏之别;司马迁则"不斤斤于夷夏之别",《史记》从编撰体例到思想内含无不充分体现了司马迁的夷夏一统的思想。
归化、儒化与文化坚守:明末朱舜水亡命日本的文化心态剖析
作者: 罗以民   来源: 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夷夏观   明遗民   朱舜水  
描述: 朱舜水“明遗民”的身份是不容置辩的,李大钊就说:“放翁临终之诗,其深于种族之痛,盖与先生今古一辙也.”朱的伟大在于文化坚守而不是文化进取.明朝灭亡,对国家是不幸,朱舜水也以为不幸,但造就了他成为朱子在日本的成功.这是时势造英雄.
清初遗民《春秋》学中的民族意识: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主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北大学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夷夏观   清代   遗民   春秋学   民族意识  
描述: 清初满洲入关後,使中原地区形成汉文化与异文化频繁交涉的情 境,成为鼓动夷夏民族意识的土壤。遗民以种种仪式化行为(身殉、哭庙、 焚儒服)来表达民族认同,也在经典中寻绎相关文本,藉以批判清政权以 夷乱华。因此, {春秋} r攘夷尊夏」之论述,便成为遗民宣传「排满」 的重要论据。正因这一时期特殊的历史因素,使遗民〈春秋〉学颠覆传 统以文化界定夷夏的态度,而倾向於从地域、血缘与文化上定义夷/夏。 本文将以王夫之、顾炎武二人的〈春秋〉学着作为主,探讨清初遗民〈春 秋〉学焦点由「尊王」向「攘夷」转化的趋势, 厘析清初遗民的政治认 同与夷夏观。
清初遗民《春秋》学中的民族意識-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主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北大学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意識   Nationalism   Autumn   遗民   Annals   Spring   春秋学   夷夏观   清代   dynasty   and   Qing   Early   Loyalist   Ethnicism  
描述: 清初滿洲入關後,使中原地區形成漢文化與異文化頻繁交涉的情境,成爲鼓動夷夏民族意識的土壤。遺民以種種儀式化行爲(身殉、哭廟、焚儒服)來表達民族認同,也在經典中尋繹相關文本,藉以批判清政權以夷亂華。因此,《春秋》「攘夷尊夏」之論述,便成爲遺民宣傳「排滿」的重要論據。正因這一時期特殊的歷史因素,使遺民《春秋》學顛覆傳統以文化界定夷夏的態度,而傾向於從地域、血緣與文化上定義夷/夏。本文將以王夫之、顧炎武二人的《春秋》學著作爲主,探討清初遺民《春秋》學焦點由「尊王」向「攘夷」轉化的趨勢,釐析清初遺民的政治認同與夷夏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