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明末清初回族汉译阿文经典活动与回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   汉译经典   回族   民族意识  
描述: 回族汉译阿文经典是明末清初在经堂教育兴起后,江南回族中具有学贯回、儒、释、道的学者适应回族社会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以儒诠经活动,对回族自身发展以及回族宗教文化的提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回族形成之后民族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论屈大均“逃禅”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逃禅   明清   屈大均   民族意识  
描述: 均选择“逃禅”并非贪生怕死,可以说,他从来就没 有真正地潜心研佛,而是借“逃禅”为名行抗清复明之实。后来复明渺茫,屈大均仍未泯灭 心中的祁愿。在某种意义上说,屈大均的“逃禅”暗寓他具有狭隘的民族意识,但与其强烈 的爱国精神相比,则显然为小巫大巫之辨。
清初遗民《春秋》学中的民族意识: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主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北大学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夷夏观   清代   遗民   春秋学   民族意识  
描述: 清初满洲入关後,使中原地区形成汉文化与异文化频繁交涉的情 境,成为鼓动夷夏民族意识的土壤。遗民以种种仪式化行为(身殉、哭庙、 焚儒服)来表达民族认同,也在经典中寻绎相关文本,藉以批判清政权以 夷乱华
明末清初回族伊斯兰汉文译著兴起的原因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古兰经》   回族   伊斯兰教   经文翻译   民族意识  
描述: 明代中后期,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汉语取代了主要是以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为主的穆斯林语言,成为回回穆斯林的日常通用语。这使得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困境。到明末清初,一些“回儒兼通”的伊斯兰学者顺应民族历史的发展趋势,为了“阐正教于中华”,他们着力于“以儒诠经”方式来汉译伊斯兰教经典。这是伊斯兰文明和中国儒家文化历史上第一次对话、交流和融合。它推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本土化的进程,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探讨到了一条适宜的道路,影响深远。
《地母真经》的宗教定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道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形成   中国文化   女娲神话   地母   元意识   宗教   史前时期   民族意识  
描述: 地母观念形成于史前时期,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宗教意识的源头之一。地母被塑造为创造世界和万物并且造人造神的造物主。《地母真经》应当归入民间宗教经典之列,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响,融合有三教的内容。
国学之“仁义”与现代生命教育的观念契合:儒家思想中的生命关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教育   仁义   国学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中华文明   社会观念   实用意义   文化性格   民族意识  
描述: 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是与西方学术体系相对而言产生的称谓。国学是在中华文明的历程中,一以贯之形成的文化性格、民族意识、思想认同、社会观念,因此,国学理念的传达,在今天不仅不是迂腐落后的"文化复辟
唐代三教并用背景下的儒生与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集团   汉民族   佛教文化   三教   唐代   宋明理学   韩愈   柳宗元   儒学   民族意识  
描述: ,便和佛教冲突不断,纠葛不断。其所牵涉到的是一些极为敏感的民族意识或民族尊严问题。在以佛教文化为主流的外来文化潮水般地冲击下,唐代汉民族的各个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在
从社会心态看台湾历史文化传统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文化传统   历史文化传统   日本殖民统治   台湾人民   民主运动   日据台湾   台湾意识   国民党政权   社会心态   民族意识  
描述: .2万人,他们带着闽粤一带的民间文化在台湾劳动生息。荷兰占领台湾,热衷于获取商业利益,统治者不过1千多人,其文化影响不大。17世纪下半叶,明郑、清朝统治后,大陆汉族大量移居台湾,同时移植中华文化。台湾
爱国者的抉择——张学良抗日思想形成轨迹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史纵横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政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张学良   思想形成   杨虎城   爱国者   北军   民族意识  
描述: 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然而,作为千古功臣,其思想发展确实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 张学良自幼既受到封建儒
韩国大倧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兴宗教   教化   教理   大宗师   中国东北   教团   檀君   抗日武装斗争   韩国临时政府   民族意识  
描述: 一、教史大像教为韩国新兴宗教,1909年由罗结创立,初名檀君教,翌年定名大伟教。大伟教同天道教一样,都是在韩国新兴宗教发展初期产生的。当时,朝鲜处于李朝末年的社会和民族危机之中。国内的政治腐败和经济剥削导致经济衰退和民生凋敝。外国列强的侵略,使朝鲜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当时的儒、佛、道三教无法给朝鲜人民以精神上的安慰。社会混乱和苦难生活却为新兴宗教的萌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大像教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的。大炼教创始人弘岸大宗师罗绍,1863年12月2日生于全罗南道乐安郡,出身翰林。他为劝阻日本侵略曾东渡日本,无功而返,后又密谋暗杀缔结乙已条约的大臣,被判流放,不过当年即被释放,从此专心修道。1908年,信仰檀君的白峰神师为罗塘授灵戒。19Og年阴历正月15日,罗结接受白峰教旨,在汉城设檀君神位,发布《檀君教布明书》,重建檀君教,自任都司教。次年,擅君教改称大惊教。大伟教认为,它是韩国的正统宗教,因为它继承朝鲜民族自古信奉的天神教,奉檀君天主神为教祖。大栋教的“大”意为“天”或“大”。“棕”意指“神人”、“天人”。所以,“大伟”就是“天神”。据说,韩国的天神信仰源远流长,自擅君王俭51年(原文如此)在江华岛设坛祭天...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