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屈翁山 大均 年谱
作者: 邬庆时   来源: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屈大均  
描述: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广东著名的学儒,一生著述颇丰,对广东学术的影响很大。
论屈大均与佛门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清初   遗民僧   屈大均  
描述: 清初遗民僧今种(屈大均)在番禺员岗村雷峰海云寺出家,拜函里为师;后又到南京天界寺转礼道盛禅师,受菩萨戒.他所以转换门庭,是因为与天然及其法嗣有矛盾.而矛盾产生的根源,又在于他与函呈等人只是政治上的同道,而不是思想上的同志.这位僧服儒心的袈裟遗民还俗后,曾大张旗鼓地辟佛.他这样做,在思想根源上来说是因为受到了其所持的儒家本位主义立场的影响,他与大汕和尚的交恶,可能也强化了其辟佛的态度.
说屈大均的“善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屈大均   “善变”  
描述: 明遗民屈大均,一生虽经历复杂,身份多样,但他身披禅衣不为禅,一心归儒绝非儒,终生求索堪比侠。他绝非一个信仰不坚定者,在其不坚定的表象之下始终有一颗坚定的心———豪侠之心。屈大均受墨家思想的影响极深,他是个侠者。他的最伟大处,最足以表明他的光明磊落处便是他的"善变"。同时,也正是他的"善变",使他充满争论与魅力。
论屈大均“逃禅”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逃禅   明清   屈大均   民族意识  
描述: 屈大均生活于明末清初,是“岭南三大家”之一。他“逃禅”又返儒,具有儒、僧、侠、官 多重身份。屈大均的“逃禅”拥有内在与外在等诸多因素,其中,时代、历史及修习等显居 主导地位。在清廷的高压政策下,屈大均选择“逃禅”并非贪生怕死,可以说,他从来就没 有真正地潜心研佛,而是借“逃禅”为名行抗清复明之实。后来复明渺茫,屈大均仍未泯灭 心中的祁愿。在某种意义上说,屈大均的“逃禅”暗寓他具有狭隘的民族意识,但与其强烈 的爱国精神相比,则显然为小巫大巫之辨。
屈大均的逃禅与明遗民的思想困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之争   逃禅   明遗民   禅悦风气   屈大均  
描述: 屈大均于清顺治七年削发为僧,此时距清廷剃发令的颁布已过了5年的时间,所以“国变”及“剃发令”的颁布只是屈大均削发为僧的背景,而不是直接的原因。该文指出,促成屈大均于此年削发为僧的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父亡,二是广州城陷。屈大均选择逃禅,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保全性命来保存汉族文化的种子,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沙门不礼王者”的意念。屈大均在易代之际的生死困境中选择逃禅的取向,在明遗民中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面对国变,逃禅遗民既要面对生死困境,还普遍面临着儒释之争的思想困境,屈大均在归儒之后对儒释二家思想的辨析及对佛家思想的否定,既是对其十余年逃禅生涯的反思,也是由像屈大均这样的逃禅遗民“僧服儒心”的特殊身份和思想状态所决定的。
屈大均与《广东新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眼   广州   学术研究   经济作物   出生地   康熙   荔枝   广东新语   屈大均   四十年  
描述: 屈大均原名绍隆,或作邵龙,以出生地自号翁山,一号冷君。广东番禺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生,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卒,年六十七岁。近人涂宗涛氏曾据《翁山诗外》撰《屈翁山生日考》一文,考订翁山生日为明崇桢三年九月初五日(1630年10月10日),全文载广东《学术研究》1980年第2期。撰者为明诸生。清兵围广州时,削发为僧,法号今种,字一灵,又字骚余,时年二十一岁。他一生不仕清朝,时释时儒,为清廷所嫉。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十日上谕中曾
儒释之间
作者: 吴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岭南地区   遁入空门   儒释   士人   儒道互补   双重人格   反清复明   明清之际   国破家亡   屈大均  
描述: 儒释之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