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德育心理思想新探
作者: 戴少刚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仁义   孔子   德育心理思想  
描述: 孔子的言行、著作中反映了孔子的德育心理思想,可以为当下的心理学研究提供历史的视角参照。孔子的德育思想核心是"仁义"具体化是"君子""圣人",其目标不但是使学生成为典范的"君子""圣人",而且是让
原儒精神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儒精神     仁义   礼义  
描述: 从孔子、孟子到荀子一脉相承的原儒精神,奠基于孔子的“仁”,展开于孟子的“义”,收拢于荀子的“礼”。其主旨是以“大丈夫”式的崇高道德人格为担当,通过建设完善、美好的社会制度而让天下的黎民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春秋战国是中国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秩序的土崩瓦解使得这个苦难中的民族必须重新寻找和建构生活的基础,而文化传统的风雨飘摇又解构一切规范、禁忌和束缚,人的心灵不得不赤裸裸地直面这个已经成为混沌无解问题的世界。人要想像人那样有尊严地活下去,就只能把无尽的苦难搁在心头,把无边的黑暗担在肩上,用自己的生命去追求光明,让自己的生命化为光明,大智慧由此而诞生。就这样,先秦儒家与先秦道家一道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完成了奠基工作。
《易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何以可能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传   仁义   孟子  
描述: 《易经》中没有仁义,《易传》却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把仁义当做人道之根本。通过溯源可知,仁义基本不是儒学首创、很可能是非儒学派提出的,在经过孟子多方面合理调整发挥之后,仁义成为了人道的根本。《易传》如此表达,显示出在儒学立场上对非儒学派积极而合理的回应,具有时代特色。
《三国演义》刘备形象“似伪”?效果原因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义   长厚似伪   刘备   人物形象  
描述: 《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的内涵是丰富的、多重的,体现了作为人民群众在苦难现实中对于仁德政治和圣君贤相的向往与渴求。罗贯中选择刘备并大力弘扬其"长厚"、"仁义"的品质有着深刻的原因。在正史《三国志
《庄子》仁义观的多维阐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陵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仁义   道家  
描述:仁义问题上,《庄子》或肯认,或批判,或整合,具有多重维度。以仁义为精神之末、应世之迹、治世之具和臣下之节等为依据,《庄子》对仁义持以肯认的态度。以仁义为道德之失、撄心乱性、禽贪者器、殉名害身等为
过秦与正韩:论儒家对秦制及法家思想的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义   道德权利   法术   私位权力  
描述: 的谬误。汉儒以"仁义"原则总结暴秦的"过错",新儒家则以道德权利纠正韩非权力工具主义的谬误。在"过秦"与"正韩"的批判中,儒家强调以"仁义公道"为核心的普遍道德权利限制皇帝专制的"私位权力"。通过对儒家
从贯休的《行路难》看佛儒之融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义   佛教     儒家  
描述: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有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佛教对儒教的主动靠拢。本文拟以“沙门是否敬王”为引子,以贯休的《行路难》为切入口,具体分析佛教对儒家思想核心——仁义以及伦理思想核心——孝的接纳与融合。
论道家的仁义观——兼论道儒仁义观的区别
作者: 暂无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义   道家   儒家  
描述: 学界一般认为,儒家提倡仁义,而道家反对仁义。这一观点不能成立。老庄不仅不反对仁义,而且其行仁行义的标准还要高于儒家,道家主张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仁义行为。但由于道家的仁义观带有理想化色彩,因而在现实生活中,道家的这一观点远远不如儒家的实用。
萧峰:儒家之侠——兼与陈墨、倪匡先生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义   佛家之侠   儒家之侠  
描述: 许多读者都将金庸笔下的萧峰视为佛家之侠,而本文认为应该是一个儒家之侠的典范。儒佛两家对待人生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而纵观萧峰一生的所作所为,其无一处不体现着儒家的道义和精神。萧峰最后因仁而死,其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汉初复兴儒学之先驱
作者: 陶新宏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语》   仁义   陆贾   儒学  
描述: 汉代儒学的发展,不论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人们通常将其视为汉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标志。而在汉代儒学发展的过程中,汉初儒学的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陆贾是汉初一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他在刘邦角逐中原、兴建汉朝的过程中,曾以自己的“口辩”相随左右。建汉后,他在高祖和文帝时代先后两次出使割据岭南的南越国,劝说南越王赵佗归汉并皆如旨意。刘、吕之争中,他又出谋划策为诛灭诸吕稳定刘汉政权作出了新的贡献。但陆贾的主要功绩,并不是他的政治活动,而是在秦“焚书坑儒”后,以作为政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