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尊重孔子到今世完人:明清时期穆斯林知识分子的孔子观
作者: 仇王军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观   完人   穆斯林知识分子   明清时期   圣人  
描述: 自西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受到推崇,孔子被尊为圣人。明清时期,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穆斯林知识分子在用汉语阐释伊斯兰教思想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孔子观。一些穆斯林知识分子尊重孔子,但对有关太宰嚭和孔子的对话内容作了取舍和发挥,认为孔子听闻的“西方圣人”是至圣穆罕默德;一些穆斯林知识分子把孔子纳入圣人之列,但在至圣穆罕默德之下;马德新认为东土圣人言人道,西土圣人言天道,各有自己的职责;唐晋徽提出孔子是今世完人、穆罕默德是后世完人的思想。对待孔子的态度,反映了明清时期穆斯林知识分子在宗教信仰和社会现实之间努力寻求一个合理
从合儒、补儒到超儒——利玛窦《交友论》与卫匡国《逑友篇》试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合儒   《交友论》   《逑友篇》   卫匡国   利玛窦   超儒   补儒  
描述: 《交友论》与《逑友篇》分别是利玛窦与卫匡国编的论友谊的西方格言集,取材相仿,内容相近,旨趣相同,但由于年代的差别、处境的不同,又显示出局部与细节等方面的诸多差别。《交友论》没有直接引用基督教圣人话语与圣经,反而多用中国资源来解释西方格言,因利玛窦主要目标是合儒与补儒;卫匡国则直接引用了二者并且多加阐释,在序言中还公开了传教的写作目的,他的目标是超儒。二书都成为了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儒佛不二”的中国化佛教——“儒佛关系与佛教中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评   中国佛教   国际学术研讨会   佛教中国化   儒学   儒佛关系  
描述: 无论是研究中国佛教还是研究儒学,都不能不关注"儒佛关系",这基本上是学界的一个共识,然而,共识归共识,与此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也就是专门以"儒佛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却是少之又少。尽管每年儒学和佛教都要举办很多学术研讨会,但儒佛双方好像都没太把"儒佛关系"放在心上,以至于弄得"儒佛关系"掉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儒学方面觉得谈"儒佛关系"有损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尊
宋代马远《三教图》儒佛道始祖像评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评说   《三教图》   马远   始祖像  
描述: 宋代马远《三教图》中儒佛道始祖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画像,透视出人们对三教认知在认同基础上的差异。此图原解为佛坐、道立、儒作礼,显示出扬佛抑儒倾向。南宋理宗令儒臣江子远作解,则旋转了三祖画像的原解之意,儒居于上,并深得理宗赞赏。理宗对新儒学即理学思想崇敬有加,将其立为官学,却又与理学家朱熹等不同,对佛、道表现出更多尊崇,历代少有。南宋后期,三教并尊成为时代特征,包括理学人物真德秀等。人们围绕马远《三教图》的解读,体现出那个时代的三教观。后世对此图的关注,对宋人作解的赏识以及一些新的解说,反映南宋以后儒学官学延续、三教并行的社会现实,也是三教认同思想的延伸。"心同"而"迹异",正是三教长期共存、发展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
明清回儒译著中的四元素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元素说   文明对话   本土化   回儒  
描述: 明清回儒通过苏非和凯拉姆两种途径了解到希腊化自然哲学中的四元素说,因而在他们所译述的四行说中同时包含凯拉姆学家所记述的逍遥派版本和经过苏非改造的新柏拉图主义版本,其中苏非版本占据中心位置。由于其本土化倾向,王岱舆、马注、伍遵契、刘智等前期回儒不约而同的选择置换或省略四元素说中较具异质性的四种基本性质理论。而在晚清,为因应不同的历史语境,马复初、马联元在译解《天方性理》时依据经典原文重新复原了被前辈回儒省略的四性质说,从而完成四元素说通过伊斯兰哲学文本传入中国的历程。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二马有意识的保留了刘智等人借以系统化提纯苏非思想的理学逻辑框架,他们的译解活动实质上也开启了一个反向传播回儒成就的过程。
回儒会通:王岱舆的忠孝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儒会通   中国伊斯兰教道德   至孝   真忠  
描述: 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创立了"真忠"、"至孝"等中国伊斯兰教的道德范畴。他一方面以伊斯兰教义为根本,一方面吸收、借鉴了儒家忠孝伦理中的合理内涵,故而这既是一个创新过程,又是一个回儒文化交流、会通的过程。在创新过程中,王岱舆从上述范畴中阐述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内在要求与外在规范的统一,进而以此构建中国伊斯兰教道德的基础;在回儒文化交流中,他以伊斯兰教义为依托,以儒家文化为用,故而能够在吸收、借鉴的同时,对儒家忠孝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尖锐的批评。
动态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范式——读洪修平教授《儒佛道思想家与中国思想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思想   中国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学术形态   文化特质   社会环境   中国佛教文化   传统文化资源   多元文化   三教  
描述: 汉代以来,外来佛教与儒道等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经过两千多年的递嬗演变,儒佛道三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无论是思想史还是哲学史,大多都是从单个人物或者是范畴的罗列来呈现某一时期的思想。然而,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衍变并不是单一的脱离社会环境的学术形态,也不是其中一种学术形态的独立发展,而是儒佛道三教思想的历史变奏的结果。明代高僧憨山讲到“为学之要”时曾言:“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
论藕益智旭的儒佛会通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智旭   儒释会通  
描述: 藕益智旭是晚明时期的四大高僧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智旭的佛学思想体现出明显的圆融各家各派特色,对佛教与儒学的会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心性论的会通,对儒学心性论中的许多范畴和命题都作了佛学化的诠释;二是修养论的会通,他继承了前人以佛教之五戒来解释儒家之五常的思想,并提出五戒高于五常;三是孝道观的会通,他统一了世间孝与出世间孝,并进一步将儒家的孝和佛教的戒与慈结合起来。智旭的儒佛会通思想不仅使得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契合高度,而且也表明晚明佛教摆脱衰落困境、走向复兴的迫切要求。
《圣谕广训》和儒耶真理话语的碰撞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教传教士   《圣谕广训》   基督教   真理话语   儒教   孝道  
描述: 《圣谕广训》在有清两百余年间,流传极广,并出现了按时宣讲和大量衍生作品。其始作出于清初礼乐道统重建的需要。这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真理话语。一言蔽之,即为:儒教孝道之普世真理。十九世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对《圣谕广训》非常关注,有不少英译本和评论文章。他们多是基于基督教真理话语系统,严厉地批评《圣谕》,进而攻击儒学和华夏文明。两种真理话语之大别,正是中西冲突和两教争讼不休的源头。
“回儒世界观与中国伊斯兰研究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机构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思想   杜维明   终身教授   中国传统思想   新疆大学   新疆伊斯兰教   哲学系   新疆师范大学  
描述: 在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并完成其地方化与民族化的过程中,明清之际的"回儒"思想家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回儒"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思想宝库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世界伊斯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在2012年6月9至10日召开了"回儒世界观与中国伊斯兰研究的当代价值"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伊斯兰研究者近30人。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西域伊斯兰教,着重讨论了新疆伊斯兰教与中国内地传统文化的交流和相互之间的影响。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哲学系终身教授、哈佛大学研究教授杜维明先生致辞欢迎学者与会。会议伊始,杜维明先生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他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研究课题:儒学现代性转变与文化中国研究。杜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