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周海门儒释之见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海门   阳明後学   儒释之见   佛法正轮  
描述: 论周海门儒释之见
雪卢老人「儒佛会通」定位再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光法师   李炳南   数位典藏   生命史   蕅益智旭   儒佛关系  
描述: 雪卢老人「儒佛会通」定位再探
道倡伦常道,心为菩提心-李炳南教授「内佛外儒」生命学问与志业的多元面貌及意义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炳南   having   history   Lee   Bennen   内佛外儒   生命实践   Buddhism   生命史   and   Life   Confucianism   melted   Practical  
描述: 道倡伦常道,心为菩提心-李炳南教授「内佛外儒」生命学问与志业的多元面貌及意义析论
曾子之圣学造诣管窥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戒慎   省察     笃实    
描述: 曾子乃孔子弟子中,繼顏淵之後,惟一能得聖學之傳者。其與孔子之道德慧命實能相感通、相呼應,是以能融攝、申述孔子之學思,並出以己意,而多見警策透闢之言。其所以尊師,主要在孔子人品之高潔與道德之明著。抉發曾子之學行造詣,可以看出先秦正宗儒學發展之軌跡,及其對宋明儒者之啟發與影響。 曾子所以顯魯鈍之相,乃因其謹厚誠信之性格使然;宋明諸儒即多作如是觀。曾子當下一唯,便悟入聖人之道,故陽明以為曾子實超乎狂狷之上,而為中行之稟。彼具堅貞之志節,其臨終之易簀,最見養之有素。曾子篤行孝道,以為生前之奉養較死後之祭享為重要。養親除養口體外,重在養志。孝子須有順有諫,始是真正愛敬父母。以為此身來自父母,須全生全歸,故當戒慎守護,求其肢體之完好與品格之完美。 孔子以仁立教,由之以言一貫之道,曾子則合盡己之忠與推己之恕以理解之。曾子深造自得於仁,道德意識特深,是以有弘毅以踐仁之擔當。反求諸己乃聖學之緊要工夫,曾子特致力於此,而有三省之說。彼一生專做慎獨之工夫,是以能維繫聖學之血脈於不墜。曾子以慎獨故,凡事秉義直行,孟子謂之守約;其要在心純氣正,氣與道、義融合無間,以表現大勇。曾子實能將孔子之聖學體貼入微,並躬行實踐。有曾子之善紹,乃有後來孟子對聖學之高度弘揚。
郑玄「风雅正变说」申〈毛诗序〉探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诗   郑玄   毛诗谱   风雅正变   诗经   三家诗  
描述: 本篇論文嘗試由兩漢三家詩遺說著手,考察東漢鄭玄《毛詩譜》之形成,與其得失之評論。鄭玄《毛詩譜》為《詩》三百篇之研究綱領,其中心思想則是毛詩「風雅正變」之理論。由本篇論文之研究得悉,「風雅正變」說之規模初具於〈毛詩•大序〉一篇,而其組織架構則由鄭玄一人完成,此說在三家詩中並未出現其痕迹。鄭玄以得毛詩之助,故能結構「風雅正變」之理論體系,因而集兩漢《詩經》學之大成,並具體影響後世之詩教觀念。至於其理論之得失,則後儒紛然有所議論,可提供吾人研究《詩經》學術研究之參據。
清州本《明心宝监》传入朝鲜考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朝鲜   明心宝监  
描述: 《明心寶鑑》成書的年代應於明•洪武八年至二十六年(A.D.1375~1393)間,在A.D.1441年已廣為流行,進而被收進「文淵閣」的國家藏書之列。現存的清州本《明心寶鑑》原文後存有〈跋〉,特別是卷末有「景泰五年甲戌(A.D1454)十一月初吉奉直郎清州儒學校教授官庾得和謹跋」之文字,說明了清州本《明心寶鑑》傳入朝鮮的年代。〈跋〉文中亦載有A.D.1393年以前存在的資料,其云「此書但有唐本,監司閔相國思欲廣布」,這亦顯示在朝鮮「清州本」(A.D.1454)之前還有「唐本」(中國刊本)存在之事實,而至此時始有韓國刊本。關於《明心寶鑑》一書傳入朝鮮的年代與管道之討論,至今仍甚少得到學者之關注。據本文之考述,由明人范立本所輯之《明心寶鑑》,極有可能藉明使金宥、金興於明•景泰三年(A.D.1452)出使朝鮮的管道傳至朝鮮,並於明•景泰五年甲戌(A.D.1454)時,由當時影響性最大的閔騫署名,在朝鮮清州刊刻流傳,這也是今日所見最早的《明心寶鑑》之全文刊本。
魏禧《左传经世钞》的「决疑御变」论-举石碏及子产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石碏   魏禧   子产   左传经世钞  
描述: 魏禧(1624-1680)少好《左氏》,處江山易代之際,隱居江西翠微峰,放廢山中二十年間,以《左傳》授徒,對《左氏》中古人之經世大用,隱而未發之旨,頗有體會,因成《左傳經世》一書。該書自敘云:「《左傳》史之大宗。……古今御天下之變備於《左傳》。……嘗觀後世賢者,當國家之任,執大事,決大疑,定大變,學術勳業爛然天壤。然尋其端緒,求其要領,則《左傳》已先具之。」可知魏禧將《左傳》定位於決疑、定變之經世典籍。 〈自敘〉對《左傳》的定位,也決定了《左傳經世鈔》的鈔選方針,本文擬擇魏禧所舉「古今定變大略」之《左傳》事例-「石碏誅吁、厚」、「子產焚載書」,「子皮授子產政」諸事件,探究魏禧所關注的春秋時代重要的人或事,並論證魏禧以史學經世之思考。又,魏禧以《左傳》作為教學重要教材,以上諸事件,都有魏禧與弟子間的論難詰辯,可以體察到魏禧之教學目的,在訓練學生日後從政時,當面對政治上重大變局與抉擇時,如何多元思考並尋覓解決之道。 以下先略述魏禧其人其書,次論明清之際的經世風潮與魏禧的權變觀,再舉石碏及子產為例,論析石碏大義滅親所涉及君臣之道及親情倫理之衝突時,魏禧之處置態度;就子產追盜與焚載書兩事,探究魏禧如何設計論題,就處變定亂的經權之道課業諸生。 章學誠(1738-1801)曾云:「史學所以經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經,同出於孔子,先儒以為其功莫大於《春秋》,正以切合當時人事耳。……學者不知斯義,不足言史學也。」《左傳》兼經史兩種性質,但古本無經史之分,窮經即是窮史,六藝(或云六經)皆「古帝王經世之大法」,明王陽明有「五經皆史」說,清章學誠有「六經皆史」說,以為「六經皆先王之政典也」,因此,稽古可以明道,經術可以經世。本論文以此觀點探論明末遺臣魏禧取鏡《左傳》本事,正所謂「窮經將以致用也」。
中国民间宗教中神话与崇拜的关系:略論韩湘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八仙   宗教与文学   韩湘子   道教   鸞堂   韩愈  
描述: 本篇論文主要探索關於韓湘子(八仙之一)的敘述傳說。這傳說開始於唐朝,後逐漸形成戲劇、白話小說和各式的通俗文學作品如寶卷、俗曲等。它的主題是韓湘子修內丹、成仙以後回家而度化妻子、叔父(韓愈)等親戚。韓湘子故事結合道教教義宣傳與反儒爭論的方式反映著明末宗教與文學之間的互相作用。 除了分析韓湘子文學中的關鍵主題外,本文也儘可能提出一些韓湘子崇拜的例子。與其他神明的例子不同,韓湘子傳說的發展與其崇拜的流行並不符合。這可以當作明清與民初討論宗教、神話和文學關係課題的解答之一。
北美华裔学者的中国古典诗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抒情美典   中西诗学对话   女性阐释   诗词评赏   跨语际批评家  
描述: 在此全球化的思維定勢之下,我們對北美華裔學者的中國古典詩研究應有一番了解,冀能對其研究方法和詩學闡發深入探討,並以之與兩岸三地的學者相互比較,俾便域外知音之言,可坐收攻錯之效。具體來說,北美的中國古典詩研究深具比較詩學色彩,這些華裔學者皆能嫻熟地運用各種西方文學理論,來從事中西比較詩學的工作,他們大都精通一種或多種文評方法,並援引為實際批評的參照系統,以為中西詩學對話的基礎。這些華裔學者身處中西文化之中,深諳兩種以上的語言文學和思想傳統,評斷世界詩文原本就需要比較互鑑,他們的論著往往別開生面,能自成一家之言,樹立研究楷模且引領後進追隨其蹤。本文將探討下列議題:(一)前言:本山與他山之石的碰撞-中西詩學對話;(二)1950-1980年代北美華裔學者:陳世驤、劉若愚、高友工;(三)1960-1990年代北美華裔學者:葉維廉、葉嘉瑩;(四)1970-2000年代北美華裔學者:孫康宜、余寶琳、蔡宗齊;(五)結論。 西方的中國古典詩研究論著難免瑕瑜互見,我們不要因此而忽視它們的精妙之處,我們可以看看別人怎樣詮釋中國古典詩歌,其立論觀點與研究方法又如何不同於我們的。本文所論及的八位北美漢學界的華裔學者,不管他們自身在研究方法上的限制為何,於中國古典詩研究的諸多個案,個個都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都為此一領域留下豐碩的學術成果,雖則其中有的不免稍有疏漏,但整體來看就有助於中西比較詩學的研究。總而言之,北美華裔學者的中國古典詩研究具現於華夏詩歌的英譯及析評,它是以西方各種詩學和文評流派為參考依據,再加上這些學者對中西詩學觀念的深刻理解,並參酌中西文論不同的思想,特別是儒釋道的文學觀念,並將兩大詩學體系中的文字意象相互闡發比較異同。最後,筆者深信這些學者對中西比較詩學的貢獻,乃是因為他們於詩作能剖析文本,也嘗試為中西詩學觀念作雙向的闡發和溝通,努力在中西詩學的對話中求同存異,真正做到了「異同全識並用」,他們對中國詩學與西方文論之相互借鏡與類比,毫無疑問地,可提供一種跨語際比較詩學研究的典範。
蕅益大师《論语点睛》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蕅益   論语点睛   儒佛会通   智旭  
描述: 本文針對蕅益大師《論語點睛》的評注形式及書中儒佛交涉內容作分析。研究發現:蕅益大師在評注形式上多徵引他說,所徵引人物多為王陽明一系人物,由此或可看出陽明學和禪佛的相近。又蕅益大師多徵引有修有證的居士之說,顯見他想藉儒書度化世人的苦心。蕅益大師對於他人的徵引,有時會以「方外史曰」的行文方式,做個人體悟的補充。蕅益大師在注解上展現了「備採眾長,證以心悟」的特色,他的證悟顯現在他對儒釋二家的評判,他認為佛學才是圓滿究竟之學,儒學只是入世之階,所以他以「如來藏」釋說「仁」,以「覺」釋說「學」,以「圓教義」作為理解《論語》的基礎,他「藉儒釋佛」、「援佛入儒」的注解方式,為的是接引世人「由儒入佛」、由世間學聖達於世出成佛,目的在使「儒者道脈能歸於佛海」。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