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天台家法与《周易》注疏——蕅益智旭对《周易》的佛学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易禅解》   蕅益智旭   天台家法  
描述: 《周易禅解》是蕅益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儒家经典《周易》的智慧结晶。四悉说法是天台宗讲经说法绵密细致的体现,智旭以之注疏《周易》,希望由此实现"诱儒以知佛"的目的,他从佛教的立场上认为《周易》充分体现了四悉檀的基本精神。天台宗讲经说法,主张运用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方式来解释和消化经典的文句,此谓"四释消文",智旭对"四释消文"的运用,为《周易禅解》披上了天台法衣,使其成为宣扬天台宗思想和义理的一部力作。天台宗主张解行并进,故有十法成乘之说,智旭将此十法运用到了对《周易》的注疏上,充分展现出天台家法在注疏《周易》上的灵活性。天台宗用"六即"判定修行达到的次位高下和境界浅深,智旭时常运用"六即"疏释易卦六爻的基本含义。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周易》,不仅充分展现出天台宗诠释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且还显示出天台宗思维方式与《周易》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构性。
蕅益智旭视界中的“太极”
作者: 暂无 来源: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蕅益智旭   太极   儒学  
描述: 关于儒学"太极"概念,蕅益智旭以出家人特有的方式进行诠释。智旭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本原,这一本原具有阴阳之理,阴阳变化之神妙过程中化生万物;同时,太极和万物之间是一种体用关系,太极为体,万物为用。在无极与太极的关系上,智旭表面上赞同周濂溪,暗中又借鉴朱熹的观点。智旭还提出"太极妙理"说、阴阳善恶观等。智旭是站在佛教世界观的立场上诠释儒学理论范畴,其本义是在介绍佛学,藉儒说佛,会通儒佛。
蕅益智旭沟通儒佛的方法论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论   蕅益智旭   儒佛会通   三教合一  
描述: 本文讨论讲益智旭会通儒佛的观念构作,藉由智旭注解 儒家经典之义理分析,指出智旭仅为教化作用沟通儒佛,其实是藉 儒说佛,实未有真於义理上会通儒佛的成效。智旭以佛理诠解儒书, 以心学沟通儒佛,复以佛教世界观定位儒学价值,在在显示清楚明 确的佛教立场,儒者不可即以智旭之作理解儒学,因为注解所依之 义理皆即是佛学,智旭之作真有教化作用者首在於引儒入佛,其次 在於藉儒批佛,批其未能真正实践佛法教义之佛弟子,智旭之一切 所言,最终归趣仍是佛家。
援引儒经理念 贯通儒佛心法——《周易禅解》蕴涵的儒学思想
作者: 谢金良   来源: 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周易禅解   易佛相通   蕅益智旭   儒学思想  
描述: 明末高僧蒲益智旭《周易禅解》,是援引佛学思想解说《周易》经传的代表作。本文通过解读文本发现,《周易禅解》也蕴涵着大量的儒学思想,主要是孔孟学派、程朱学派、陆王学派的思想。智旭援引儒学的思想来解说《周易》,使儒学与佛学的思想在易理的层面上得到融会贯通,为其阐发“易佛相通”、“三教合一”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雪卢老人「儒佛会通」定位再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光法师   李炳南   数位典藏   生命史   蕅益智旭   儒佛关系  
描述: 雪卢老人「儒佛会通」定位再探
文明对话-易经思维与佛教义理的互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与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文化圆环   文明互动   宗密   蕅益智旭   智者大师  
描述: 本文作者堅信佛學與科學的相互滋養中人文科學(human sciences或cultural sciences)不能與不會缺席。人文科學研究者所從事的是:依循邏輯原則,觀察並蒐集人類表達及表達法經驗性資料,以找尋人、事、物發生的規律或形式,進而産生系統性的解釋或理想。本文自此出發,並在博蘭尼(Michael Polanyi)支援意識、焦點意識、及求知者整合轉悟行動的架構上,同意雅士培(Karl Jaspers)觀察到的軸心時代(axial age):西元前九百年至六百年間,分散在歐亞大陸各高等文明中的一些人都不約而同地體會到川流不息的現象界之上的超越界,透過符號與各種方式向世界宣說,留下了豐富多元的系統。易經詮釋傳統也是其中之一,並且浸浸然地滲筋透骨,涵泳著在中土生活與學習的文化人。 本文的核心問題是:中土的文化人如何援引易經的思維與東來的佛教義理互動,進而消化並安立之?此一互動應屬文明互動的何種形式?本文首先建構易經思維的分解說:形象思維、系統思維與辨證思維。形象也者,卦象也。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均由六條直線(陽爻)或斷線(陰爻)由下而上構成,其中每二爻又分屬天、地、人三才,以「人」居中,作爲彌綸天地的主軸;此不只象徵中國的生成哲學,而且透過二門(陰陽)三層(天地人)的網絡,令吾人思維十字打開,得以日增月積,豐厚綿密。每一卦卦內自成系統,與另六十三卦又形成一大系統,這些現象又由「無體易」的超系統曲成而來。詮釋變爻的「卦時、爻位、應比」原則應兼顧系統內,大系統,超系統的啓發義。而「初、上、通」的發展動力又促使學習者自我超越,體會系統與非系統的辯證關係。易的辯證義由牟宗三先生的「自我坎陷」充分發揮。存有的終極之體一有「生生之感」,即「自我坎陷」,下貫爲吾人之性體心體,繼而一心開二門(乾坤、陰陽,或以其他名相稱之),歷盡現象界之林林總總的當兒,循著「意義斜坡」終究到達「天人之際」,繼而奮力一躍,進入再度和諧,與存有同遊。形象思維、系統思維與辨證思維分爲三而論,當爲權說,三實爲一。 繼而,本文以智者大師,宗密,蕅益智旭爲例來說明長於華夏文化泥土的高僧如何以易經思維來消化,進而安立佛學義理。智者大師的「一心三觀」與「一太極三層次」若合符節;吾人可以合理推測,渠貢獻最大的判教會通,具有易經奮進不息融通淘汰的精神。宗密就不只是在思維形式上取用,而是更進一步地受到《周易參同契》的影響而設計出了阿賴耶識圖與十相圖,作爲其傳布佛教義理的符號媒介。該圖又回頭豐富了易經圖書學和宋明理學的開展。最後,在佛易相遇千餘年後,智旭代表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現象,提供了「人能弘道」的具體範例。 本文在結語中肯認易經思維與佛教義理的互動乃屬於「互相滋養」的文明互動形式,並突顯易經確能作爲觀念上的「文化圖環」(cultural roundabout),只要後人善繼善承,必能消化來自十方的觀念挑戰。而今日成熟的文明系統皆具豐富資源,只賴欲追求自我解放的智者善加運用。
晚明佛教“孝道观”探析-以《梵网经》注释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人弘赞   三昧寂光   蕅益智旭   云栖袾宏   今释澹归   梵网经   晚明佛教    
描述: 漢魏佛教初傳時期,與印度文明交接所產生的文化衝突,「孝」的定位已是極重要的議題。最初對佛教的批判,著重在以下兩點:剃髮之毀身體髮膚,及出家之絕子無後,而牟子《理惑論》、孫綽〈喻道論〉等也已略加回應。此下儒家論孝大有進展,佛家又將如何對應和會? 本文就晚明中國佛教復興時期,考察當時僧侶對孝在起始、修行與證果的定位。以《梵網經》的相關著作為例,包括有雲棲袾宏、三昧寂光、蕅益智旭、木人弘贊、今釋澹歸等,呈現釋家定位「孝」並吸納中國傳統的各式努力與視野。袾宏有《菩薩戒義疏發隱》,弘贊、澹歸皆曹洞宗徒,並各有《梵網經》相關著作;寂光為律師,有《梵網經直解》;智旭則以《四書解》在釋家融攝儒家中最見成績與精采,著有《梵網經玄義》一卷、《梵網經合註》七卷等,以上五人正可作一極佳的對照。 將「孝」分為世孝與出世孝,乃晚明佛教諸家的共識。這是僧徒試圖在更大的基礎上,收納中土本有的思想與倫理。所謂世孝,乃自三義斷之:其始點之限於生身父母,其行為之非期於解脫,其極致終不免於輪迴之故。是則上述大德之論斷,主就「孝之真義當在佛門」之立場說,如袾宏在佛教復興的目標下,高推佛理與切近士庶之苦心。所謂出世孝,如例以智旭各種發願文所見,乃以累世父母為對象,以同證菩提為心意,以同登極樂為祈願,以「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為相應。在融會的意態中,議題更切中儒佛交涉的核心,理論也達致相應的高度。透過梵網經的註釋,在戒定慧三學中,孝的意識竟成為學佛之始初起點,成就無上正覺之心地法門,殆是漢魏時人始料未及的。
蕅益智旭沟通儒佛的方法论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Zen   Ou   蕅益智旭   儒佛会通   yi   Buddhism   方法论   三教合一   integration   Zhi   Confucianism   xu   methodology  
描述: 本文討論蕅益智旭會通儒佛的觀念構作,藉由智旭註解儒家經典之義理分析,指出智旭僅為教化作用溝通儒佛,其實是藉儒說佛,實未有真於義理上會通儒佛的成效。智旭以佛理詮解儒書,以心學溝通儒佛,復以佛教世界觀定位儒學價值,在在顯示清楚明確的佛教立場,儒者不可即以智旭之作理解儒學,因為注解所依之義理皆即是佛學,智旭之作真有教化作用者首在於引儒入佛,其次在於藉儒批佛,批其未能真正實踐佛法教義之佛弟子,智旭之一切所言,最終歸趣仍是佛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