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注疏合会的三种模式:《儒藏》编纂随劄(其三)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律疏议》   《论语义疏》   繁式出文   寫本   注疏合刻  
描述: 在写本时代,合会经注文与疏文,除了以十三经注疏合刻为代表之连缀模式外,还出现过另外两套方案:简单平列的两栏模式基本没有流行,打散模式尽管水乳交融,却存在破坏单疏结构的风险。本文重点探讨了以日传钞本《论语义疏》为代表之打散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构想。《唐律疏议》可能从来就没有单疏,这提示我们打散模式也可能是单疏之出文直接标举经注全文而非其起讫的结果。文章最后讨论了合会注疏时保持经注疏文之层次区别的几种手段——提行低格/小字不提行、朱墨笔,以及文字标识。
《论语义疏》人性论疏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义疏》   才性   德性   人性论    
描述: 以"生"言"性"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传统。先秦儒家以生之德言性,汉儒则以生之材质言性,是为德性论与才性论的不同。皇侃在《论语义疏》中秉承汉儒才性论传统,对《论语》中孔子言性之词做出了偏离儒家德性主旨的诠释,一是言性无善恶,二是强调人性之异,三是突出外在习行之重要。六朝玄儒则借用道家自然人性说来诠释《论语》,以"得性"为"德",较好地坚守了孔孟德性论的主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