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孔子在近代以来中国之命运:以吴虞批孔反儒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 曾振宇   来源: 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儒家思想   伦理道德   阶级制度  
描述: 上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已渐行渐远,但其真实貌相与底蕴却渐行渐近,或许这恰恰正是历史学的魅力之所在。在这场以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为宗旨的思想启蒙运动中,任何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至少在社会政治层面上,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它对于冲决思想网罗、清算旧有价值观念、全方位“响应西方”(严复语),功不可没。
试论明末清初回族学者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认同与接受
作者: 梁向明   来源: 第22次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回族学者   伦理道德  
描述: 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德新是明末清初著名回族学者。由于他们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的濡染和熏陶。他们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认同与接受集中反映
孔子美育目的论:兼及音乐和律法的关系
作者: 李道刚   来源: 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孔子   音乐文化   伦理道德   法律制度  
描述: 儒家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改变世界,为此要培养“气与理一”的圣人,而为“尽为人之道”则必须开发出内心的善,即所谓“人德”经过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达到修齐治平,最后“超凡人圣”。因为圣人是宇宙的枢纽,圣人心正,天地随之而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正是完善圣人人格的美育“三段式”。其中“兴于诗’’重在“德”,“立于礼”重在“和”,“成于乐”重在“善”。
在“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
作者: 石竣淏   来源: 2004年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道德教育   人格教育   伦理道德   儒学   和平教育  
描述: 本文介绍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宗旨在于推进全球的伦理道德教育,以作为世界和平的基础,因此,国际教育基金会致力伦理道德教育作为达到世界和平的基础。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四方面:心情与人格教育、婚姻与家庭教育、青年人纯洁之爱教育以及为服务为主的和平教育。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