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卧虎藏龙》看武侠电影的儒佛道思想融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视指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东方美学   动作  
描述: 《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指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等影星主演的武侠电影。影片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爱情、侠义、责任、背叛等诸多要素,全面立体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江湖场景。影片极具中国色彩、中国魅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颇具东方韵味。同时影片的动作场景视觉效果极佳:流畅的动作、朦胧的氛围、多变的兵器,都向观众传递出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学,在其中也传达出了中国特有的儒佛道思想融合。
宋代马远《三教图》儒佛道始祖像评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评说   《三教图》   马远   始祖像  
描述: 宋代马远《三教图》中儒佛道始祖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画像,透视出人们对三教认知在认同基础上的差异。此图原解为佛坐、道立、儒作礼,显示出扬佛抑儒倾向。南宋理宗令儒臣江子远作解,则旋转了三祖画像的原解之意,儒居于上,并深得理宗赞赏。理宗对新儒学即理学思想崇敬有加,将其立为官学,却又与理学家朱熹等不同,对佛、道表现出更多尊崇,历代少有。南宋后期,三教并尊成为时代特征,包括理学人物真德秀等。人们围绕马远《三教图》的解读,体现出那个时代的三教观。后世对此图的关注,对宋人作解的赏识以及一些新的解说,反映南宋以后儒学官学延续、三教并行的社会现实,也是三教认同思想的延伸。"心同"而"迹异",正是三教长期共存、发展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
传统仕隐观念与宋前士人的仕隐心态与行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仕隐观念   宋前士人   “中隐”   仕隐心态  
描述: 在传统的仕隐观念中,儒家虽主张“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最终目的还是“仕”,“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道家基于其对社会现实的彻底否定,主张隐遁避世,全身远祸。出世的佛教虽然在其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日渐世俗化,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出世的人生哲学,入世只是出世的方便法门。但儒佛道三家的任何一种仕隐观念都无法从根本上消弭士人在人生出处问题上的心理困惑。无论是汉代士人“道”屈于“势”的人生困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调和出与处、仕与隐矛盾的努力,还是唐代士人所选择的“终南捷径”,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而中唐时期的白居易在融通儒佛道三家核心处世理念、折中传统的“大隐”、“小隐”形态而提出的“中隐”思想,更为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传统士大夫仕隐、出处观念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后来士人的仕隐心态和出处方式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镇远,自在旖旎山水窝
作者: 暂无 来源: 老人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黔东南   王翦   镇远   山水   军事   自在   古长城  
描述: 我相信,人和某个地方,是有感应的,千里万里,彼此吸引。镇远,这个黔东南小镇,仅是名字大气磅礴、恩威并施的古味,隔着3500里的遥远,就足以迷倒了我。试着想一想,在3.1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密麻麻挤居了23个民族,儒佛道军旅,各色文化。出世和人世、世俗与脱俗、商贾与军事……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八大会馆,连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大“尔方战神”都有专门的宫殿供奉:石屏山上有古长城,四下里有众多的军事旧地关、屯、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