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竹窗随笔
作者:     袾宏撰   来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佛教  
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僧无为、人命呼吸间、古今著述、儒释和会、东门黄犬、换骨、悟后、先愚死智等。
未央四集 许嘉璐文化论说
作者: 许嘉璐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化   文集  
描述: 本书择要收录了作者从2008年到2011年三年间阐述文化问题的一些文章和演讲,内容涉及训诂学、经学、佛教、道教、文化建设和文明对话等方面。作者以研治中国传统学术的根基之学——小学(文字声韵训诂)为基点,深究以儒家为主干,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呼唤国人的文化自觉。作者立足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方向,从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现实需求出发,为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发展方略建言献策。面对多元化理论与一元化理论在全球的博弈,以及一……
清领时期台湾儒学参考文献
作者: 林庆彰   蒋秋华   来源: 华艺学术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文献   儒学  
描述: 清领时期台湾儒学参考文献
儒学第3期发展的前景问题 大陆讲学、答疑和讨论
作者:     杜维明   来源: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哲学思想   儒家  
描述: 本书作者八十年代数次来大陆,与大陆学人就儒学传统、儒家精神、中国文化等议题做过多次深入的研讨和对谈,本书即是这些思想交流和交锋的记录,其中关于儒家的“创造的转化”、“超越而内在”,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及“士的自觉”等的讨论,代表了作者在八十年代的核心思考,和作为第三代新儒家在思想领域的创造性的贡献。
儒学与中国宗教
作者: 张践   来源: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宗教   中国   儒学  
描述: 本书内容收录了张践教授近十年来在儒学以及中国宗教方面的文章,全书分四大部分,以传统文化儒学为主线,贯穿中国古今,可读性极强。
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
作者: 贾磊磊   来源: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儒家   国际学术会议  
描述: 世界儒学大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和孔子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国际性儒学会议。2007年发起举办,它是一个融国际性的文化论坛、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和权威性的政府行为于一体,创建了一个儒学研究、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围绕“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主题,设立了“儒家伦理与市场伦理”、“中华元典与现代文明”、“儒学与国民教育”等三项议题,进行文化对话与交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
天人之辨 儒学与生态文明
作者: 张立文   来源: 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生态文明   儒学  
描述: 本书是一部围绕“儒学与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论文集,目的在于考察传统文化解决现实问题的潜力及所能提供的有益启示。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深入讨论和挖掘,其中,“儒家生态理论”是从生态学的角度观照儒学;“儒家生态伦理”是在揭示儒家生态学的根本特质及其之所?
钟茂森博士儒释道经典讲座文集 佛说阿弥陀经 研习报告
作者: 钟茂森讲述   来源: 北京:团结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古代   中国   哲学思想  
描述: 《三十七道品》、《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盂兰盆经》、《细讲六和敬》、《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佛说十善业道经》、《佛说阿弥陀经》,在《钟茂森博士儒释道经典讲座文集(共5册)》中,钟茂森博士为您详实开解甚深微妙的修学法门,汇集儒释道三家经典,值得每个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学习。
仁与修身儒 家思想论集
作者:     杜维明   来源: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思想研究   文集   儒家  
描述: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英文论文集,以一种分析、描述的方式来检讨儒学思想模式的某些显著特征,集中反映了其60~70年代对儒家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探索。
钟茂森博士儒释道经典讲座文集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研习报告 》《佛说阿弥陀经研习报告》《地藏菩萨本愿经研习报告》《三十七道品研习报告》《佛说盂兰盆经 细讲六和敬 研习报告》 套装共5册
作者: 钟茂森   来源: 北京:团结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古代   中国   哲学思想  
描述: 《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佛说十善业道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弟子规》为儒之本,《太上感应篇》为道之根,《佛说十善业道经》为佛之根。这三部经典经文不长,内容易懂,容易受持,因此广为传诵。然“三岁小孩皆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得”,要将经典中的教诲落实于生活中,则非易事,看似浅显易懂的文字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广的义理。《佛说盂兰盆经》和《地藏菩萨本愿经》同被誉为“佛门孝经”,这部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要启发众生的孝心,借弟子大目犍连尊者欲报亲恩这个事件,给我们留下这种垂范。经中为我们讲述了盂兰盆法会的由来和意义,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如理如法地行孝,以达到至孝。《细讲六和敬》是作者承恩师慈命,对《六和敬僧团倡建书》所做的十个小时的详细报告。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叫做“六和”。无论在家出家,以“六和敬”做为修行准则的四人以上的团体,就叫僧团。六和敬僧团出现的地方,一定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本报告中,作者为我们详细开解了“六和”的真实义理,并告诉我们如何落实“六和敬”、建立“六和敬”团体。“三十七道品”是佛法修学的纲领。道品为梵语bodhi-pak?aka之意译,又作菩提分、觉支,即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称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趋于菩提,故称为菩提分法。三十七道品即指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地藏菩萨本愿经》被称为“佛门孝经”,是学习大乘佛法的基础。在佛法里,有四位菩萨是大乘修学的代表。地藏王菩萨代表孝亲尊师,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本书是钟茂森博士于2007年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研习报告。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发心学佛,一定要重视孝亲尊师、修十善业的心地法门。要以一种特殊的、殷切的心情学习这部伟大的经典,感受地藏菩萨那种孝慈心以及为法献身的精神,效仿地藏菩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众生做一个孝亲尊师、修十善业的好样子。”《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之一,这部经原名叫做《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佛说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这部经的时候,给它安上的经题。《阿弥陀经》这个“阿弥陀”是佛的名号,是梵语,翻译成中文,“阿”翻作无,“弥陀”翻成量,“佛”翻成觉,所以“阿弥陀佛”中文的意思就是无量觉。这个无量是代表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所以,“阿弥陀”这个名号就是自性的德号。本书是钟茂森博士于2008年所作的《佛说阿弥陀经》研习报告,依据明代高僧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将《佛说阿弥陀经》的微妙义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