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以内丹术为功於天地:儒宗王船山与道士闵一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丹术   闵一得   医世   王船山   冥契主义   相天  
描述: 儒家本以学做人为教;学做人,必当治心。身心相连,心气相使,惟心气兼治,始能变化气质,堂堂做人。宋、明儒有取於内丹家调息之术者,以此。内丹家旨在性命双修,炼神还虚,即悟元子刘一明所谓“修天赋之性,以化气质之性;修道气之命,以转天数之命”。若所欲化所欲转之性与命,不限於一己之小我,而推搪及於人间世,乃至全宇宙,即王船山所谓相天,闵一得所谓医世也、船山为儒宗,一得乃道士,时间相距百余年,而皆主以内丹术为功於天地,其所祈向所经验者,颇有类於基督教传统中之冥契主义(mysticism)。然二人虽同有冥契经验,其内容终究殊异。船山之终极关怀,不在一己之得救,而在人类全体之福祉,此其所以为儒宗也。
以内丹術爲功於天地——儒宗王船山與道士閔一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閔一得   王船山   内丹術   醫世   冥契主義   相天  
描述: 儒家本以學做人爲教;學做人,必當治心。身心相連,心氣相使,惟心氣兼治,始能變化氣質,堂堂做人。宋、明儒有取於内丹家調息之術者,以此。内丹家旨在性命雙修,煉神還虛,即悟元子劉一明所謂"修天賦之性,以化氣質之性;修道氣之命,以轉天數之命"。若所欲化所欲轉之性與命,不限於一己之小我,而推擴及於人間世,乃至全宇宙,即王船山所謂相天,閔一得所謂醫世也。船山爲儒宗,一得乃道士,時間相距百餘年,而皆主以内丹術爲功於天地,其所祈嚮所經驗者,頗有類於基督教傳統中之冥契主義(mysticism)。然二人雖同有冥契經驗,其内容終究殊異。船山之終極關懷,不在一己之得救,而在人類全體之福祉,此其所以爲儒宗也。
讀《易》三札——《訟》、《師》、《謙》卦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師卦》   《訟卦》   《謙卦》  
描述: 明代智旭以佛學思想闡釋《周易》,將《周易》引入佛教心性論一途,援佛入《易》,以《易》攝佛,儒釋匯通,《訟卦》尤具代表性,構建起了《論語》“內自訟”與《訟卦》融會貫通的橋樑。《師卦》的解釋傳統體現了王弼重事理、程頤重治統、清儒重考據的特徵,《周禮》關於“大師之禮”和“大田之禮”的記載及出土簡帛本《周易》,提供了從軍禮解讀《師卦》的新視角。唐代孔穎達對《謙卦》開創性闡釋以及唐宋諸儒對“裒多益寡”的改定和訓解,反映了唐宋更替期關於“公平”觀念的轉變,可作爲考察唐前大儒和宋代大儒思想分野的重要參照。
读《易》三札——《讼》、《师》、《谦》卦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卦》   《讼卦》   《谦卦》  
描述: 明代智旭以佛学思想阐释《周易》,将《周易》引入佛教心性论一途,援佛入《易》,以《易》摄佛,儒释汇通,《讼卦》尤具代表性,构建起了《论语》“内自讼”与《讼卦》融会贯通的桥梁。《师卦》的解释传统体现了王弼重事理、程颐重治统、清儒重考据的特徵,《周礼》关於“大师之礼”和“大田之礼”的记载及出土简帛本《周易》,提供了从军礼解读《师卦》的新视角。唐代孔颖达对《谦卦》开创性阐释以及唐宋诸儒对“裒多益寡”的改定和训解,反映了唐宋更替期关於“公平”观念的转变,可作为考察唐前大儒和宋代大儒思想分野的重要参照。
唐嶺南節度使馬總爲禪宗六祖慧能豎碑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教輔政   天台宗義   統合儒釋   洪州門風  
描述: 元和十年,嶺南節度使馬總奏請朝廷褒揚禪宗六祖慧能,詔賜“大鑒禪師”師號、“靈照之塔”塔號,請時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撰寫《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柳文沒有對禪宗宗義加以闡發,而是一方面基於“統合儒釋”立場,强調慧能禅宗思想“其教人,始以性善,終以性善”的教化作用与意义,另一方面大力表揚馬總的功績。按一般歷史記述,中晚唐時期禪宗洪州一派形勢大盛,籠蓋諸宗。而《大鑒禪師碑》則揭示了當時嶺南地方統治者支持禪宗“統合儒釋”、“以教輔政”的發展態勢。柳宗元的碑文作爲禪宗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獻,對於全面認識中晚唐禪宗乃至佛教的整體狀況具有重要價值。
唐岭南节度使马总为禅宗六祖慧能竖碑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合儒释   以教辅政   天台宗义   洪州门风  
描述: 元和十年,岭南节度使马总奏请朝廷褒扬禅宗六祖慧能,诏赐“大鉴禅师”师号、“灵照之塔”塔号,请时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撰写《曹溪第六祖赐谧大鉴禅师碑》。柳文没有对禅宗宗义加以阐发,而是一方面基於“统合儒释”立场,强调慧能禅宗思想“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的教化作用与意义,另一方面大力表扬马总的功绩。按一般历史记述,中晚唐时期禅宗洪州一派形势大盛,笼盖诸宗。而《大鉴禅师碑》则揭示了当时岭南地方统治者支持禅宗“统合儒释”、“以教辅政”的发展态势。柳宗元的碑文作为禅宗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献,对於全面认识中晚唐禅宗乃至佛教的整体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道教神仙思想與韓國漢文小說的“仙遇”主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神仙思想   仙遇主題   韓國漢文小說   本土特色  
描述: 中國道教思想的傳入和傳播促進了韓國漢文小說"仙遇"主題的產生,這些小說或狀仙界靈境,或寫仙人生活,或敍仙凡遇合,多側面地展現了道教神仙思想在古代朝鮮的存在狀態。而仙凡遇合中,無論是人神之戀,還是仙人周窮救濟,化解災難,都表現了韓國民衆的世俗願望。差不多與道教的傳入同時,古代朝鮮也較早接受了儒、佛二教的思想影響,並共同融匯於"花郎道"信仰。因此,韓國漢文小說有關"仙遇"題材的作品中,多有釋道身份合一,儒道思想互融的內容情節,呈現出鮮明的本土特色。
道教神仙思想与韩国汉文小说的“仙遇”主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神仙思想   韩国汉文小说   仙遇主题   本土特色  
描述: 中国道教思想的传入和传播促进了韩国汉文小说“仙遇”主题的产生,这些小说或状仙界灵境,或写仙人生活,或叙仙凡遇合,多侧面地展现了道教神仙思想在古代朝鲜的存在状态。而仙凡遇合中,无论是入神之恋,还是仙人周穷救济,化解灾难,都表现了韩国民束的世俗愿望。差不多与道教的传入同时,古代朝鲜也较早接受了儒、佛二教的思想影响,并共同融汇於“花郎道”信仰。因此,韩国汉文小说有关“仙遇”题材的作品中,多有释道身份合一,儒道思想互融的内容情节。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色。
四種整理本《毛詩注疏》平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整理本   毛詩注疏   底本   通校本   破句  
描述: 近年來,出版了四種整理本《毛詩注疏》:一是北大本,整理者是龔抗雲、李傳書、胡漸逵;二是臺灣本,整理者是周何;三是《儒藏》本,整理者是鄭傑文、孔德淩;四是上古本,整理者是朱傑人、李慧玲。通過以下八個方面的對比,即一,底本的選擇;二,通校本的選擇;三,對阮元《校勘記》的認識;四,對前人校勘成果的吸收;五,失校和誤校;六,標點的破句;七,引號的使用;八,北京大學出版社繁體字本平議,從而得出結論:上述四本之中,由朱傑人、李慧玲整理的上古本是最佳整理本。當然,上古本也不是盡善盡美,仍有提高的空間。
論胡瑗等宋初教育家的學術及文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學術   教育   文章   宋初三先生   李覯  
描述: 宋仁宗時代,胡瑗、孫復、石介及李覯等人欲超越"漢唐之學",重釋儒經"義理",體現出"知古明道"的學術自覺。"四公"先以草澤身份築室授業,後又執教太學,始終將"經義"解析與"時務"、"治道"相聯繫,爲"宋學"啓蒙導夫先路。他們反對"聲律浮華之詞",審美取向與歐陽修等文學之士頗爲不同。其作品多"根柢經術",醇質務實;不足之處在於好"張大其説",議論"粗疏",甚者還有迂闊"矯激"之弊。要之,胡、孫、石、李以儒學名家而獻身教育,在學術探索、教育實踐及"古文"創作等各方面均有建樹,其利弊得失值得深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