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混合三教 以儒为本:论《封神演义》的整体文化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混合三教   封神演义   执正驭奇   以儒为本  
描述: 《封神演义》的整体文化特征是"混合三教,以儒为本"。三教的思想与内容在《封神演义》中呈现为混合杂陈的状态,但其思想的根本却是正统儒家思想。其主要表现便是对儒家的革命思想、忠孝思想和仁政思想的认同,且这些思想具有鲜明的理学文化特征。"混合三教"是该书民间叙事特征的反映,"以儒为本"是该书正统叙事特征的反映。编者"奇正并存,执正驭奇"的叙事策略是这一整体文化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略论儒、道、释的生命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伦理  
描述: 如何看待生命?儒家贵生爱物,道家尊敬生命,释家爱惜生命;如何对待生死?儒家乐生哀死,道家苦生乐死,释家生死皆苦;如何超越生死,实现生命价值?儒家强调修身进取,道家强调与道合一,释家强调旨在觉悟。这些都是生命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分析、挖掘儒、道、释的生命伦理思想,对于建立现代生命观、生死观和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唐宋诗之禅变——以咏雪诗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禅   诗风   王维   咏雪诗   苏轼  
描述: 物换星移,千百春秋,儒释道三家与中国诗歌有不解的情缘。儒家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为主导思想,积极入世的态度使山水田园诗歌打上政治的烙印,正如王应麟所说:“儒者语言,一字不可入法”。道家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性认识,刘勰认为:“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相对儒道而言,佛禅则是一种自然的圆融。从佛禅角度,从佛禅与唐宋咏雪诗语言、诗风、乃至诗心的回归三方面入手,选取“证时符水月”的王维为代表,诗与自然浑成一体,再到苏轼,极力回归自然的咏雪之作,进而探究唐宋诗的禅变。
《埋剑记》的侠义精神与江湖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地文化   《埋剑记》   江湖文化   侠义精神  
描述: 沈璟《埋剑记》继承了唐代小说《吴保安》本事中的侠义精神,同时不拘泥于原有的故事框架进行了艺术创造。沈璟将吴地的豪侠事迹融入其戏曲传奇之中,这使戏曲情节增加了吴地的文化特征,也促进了其在吴江地区的传播。沈璟《埋剑记》的创作汲取了史传中豪侠的事迹以及咏侠诗的素材,使作品中充溢着坚贞不渝、重侠轻儒与移孝为忠的豪侠精神。同时,江湖文化与民间文化也对戏曲创作产生影响,使沈璟戏曲作品中的侠义精神具有新的时代文化内涵。
论宋代文艺思想与佛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佛教   文艺思想   儒佛关系  
描述: 佛教对宋代的学术、文化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宋代之前,尚没有哪个朝代的文学理论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且实现了融会贯通。宋代的佛教已非单纯属于一种外来文化,它已经与中国的儒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融合为一体。宋代佛教是经过文化整合后而形成的中国化的佛教,有着明显的向中国传统文化复归的倾向。儒家深厚的文化根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无法摆脱也不可超越的文化基因,而佛教博大的思想体系则将这种基因发扬光大,或者赋予其一种全新的内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宋代儒佛能够在深层次上实现贯通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唐宋之后的中国大乘佛教将世界根源归之于"心"这一核心概念。"心"的概念始成为儒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而宋代儒学最终由"道学"转向"心学"也证明了佛教的这一影响。有关文艺思想,宋代佛教界所作的阐发甚至较之儒家学者更早,对当时整个思想界产生的震动和影响是巨大的,这包括宋代佛教的"思无邪"说、佛教与艺术中和观、清雅艺术观念和风气的形成等等。
崔浩与五世纪北中国的人才战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魏   人才战略   崔浩  
描述: 崔浩是北魏初期的汉族政治家,在北魏文化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崔浩改定历法、注释儒经、撰写史书、吟诗作文,对北魏鲜卑族的汉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作为一个政治家,崔浩非常注重吸收各种力量以稳固北魏统治。在人才选拔上,崔浩既重儒学又重才干,既重门第又重能力,显示出较为理智的人才观。尽管崔浩的人才观与北魏皇族产生了尖锐的冲突,但却代表着五世纪北中国人才战略的正确方向。崔浩之死,是鲜卑贵族向试图汉化的人发出的危险警告,这种正确的人才战略也被搁浅了。崔浩死了,其思想并未泯灭,高祖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完全继承了崔浩的人才战略,北魏吸收了大量才士,北魏王朝走向鼎盛。
唐代文人的“统合”三教思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合   唐代文人    
描述: 中国历史上,自佛、道二教盛行,士大夫出入道、释,"周流三教"即成为潮流。唐代文人的观念与行为中,儒、释、道三者更进一步被"统合",给当时文人的思想、生活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唐王朝崇佛重道,把它们纳入到统治体制之中,使之成为辅助皇权进行"教化"的力量;佛、道二教伦理上更向儒家传统靠拢,从而使以儒术立身的士大夫阶层可以融通无疑地加以接受。这对于开阔唐代文人的思想认识境界,丰富其创作的内容和艺术表现起到积极作用。
陆学与禅宗本体论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学   禅宗   本体论  
描述: 陆学是在综合儒、道、释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它的本体论思想明显受到了禅宗本体论的启发,但是它又不同于禅宗本体论,它仍属于儒学范畴,儒家学说始终是陆九渊学说的核心、中心,是体,禅宗一直是陆九渊学说的外壳、外层,是用,陆九渊学说的这种“儒体禅用”的实际状况,使得其显现出近禅不是禅而是儒学的本来面目,是吸收了佛禅思想的儒学思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