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史安斌:国际传播的领航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爬山虎   史安斌   副院长   学院   爱泼斯坦   国际传播   清华大学   传播研究  
描述: 清华,享誉国际的著名学府,人们总是被它气派的大门、偌大的校园深深震撼。而真正走进来的时候,俨然是另一番景致,越是慢慢走进她,越是感觉到心的宁静。清华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一幢老式建筑,爬山虎布满了整个墙壁,在阳光和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安详。在这里,我们采访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史安斌。初识史安斌,素色的西装,金丝边的眼镜,一派学者的儒雅气
汉语桥上数风采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七十二   儒家学派   六尺巷   天下第一楼   散散心   儒家文化   范伟   《骆驼祥子》   上数   汉语学习  
描述: 主考官蒋昌建在主题板上写了一个大字:“儒”。“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就是孔子。你们都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有三千个弟子,其中有72个非常重要,我们把这72个弟子称为什么?”蒋昌建问选手们。“七十二贤人。”选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本次进入到“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复赛、决赛现场的选手,来自42个不同国家,正好72位。72个选手以6人为一个团队,组成了12支队伍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人才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会均等   先秦时代   思想观念   中天   制度   先秦诸子   人才观   发展时期   儒家   中华文化  
描述: 儒立德、墨尚贤、道任性、法务实,如何理解,又如何运用?先秦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观念和学说,对后世学人影响极大,他们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和人才观?2011年深圳论坛上,易中天为大家娓娓道来。
国之瑰宝——摄影大师郎静山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技巧   作品内容   最好的部分   集锦照相   摄影作品   中国水墨画   摄影记者   传统书画   景物合成   摄影学  
描述: 郎静山说,摄影的景物即是“真”,但摄影者须以“善”的理念,去创造“美”的作品,这便是他九十年摄影生涯中体会最深刻的一句话。国之瑰宝——摄影大师郎静山。生于光绪十八年的郎静山,父亲是个爱好文艺的清朝武官,家中常有文人画家往来,长期的耳儒目染之下,郎静山也喜欢上了艺术书画,竟也就注定了一生发展的方向。他的书画初始是和画家纪月庄先生学的,而在他日后的作品里,也时时显露着儿时所受的中国传统书画布局的影响。摄影方面的启蒙,则是在他十四岁入上海洋学堂南洋中学,遇到懂摄影的李靖兰老师之后的事。李靖兰老师,爱照相,也爱教人照相,郎静山与他学习照相,以及冲相。日后郎静山扬名国际的摄影成就,所有的根基便是在这个时候奠下的。清朝末年,西方的文化涌进中国深锁了数千年的大门,上海因为是中国重要门户,洋化得特别快。一九—一年,二十岁的郎静山进入上海申报工作,在那里结识了许多摄影同好,这些业余摄影家常在闲暇聚会,相互切磋,郎静山的摄影技巧与内涵也渐趋成熟。一九二八年,上海时报在黄伯惠的接办后,买进了可以印刷照片的器材,黄伯惠于是发起照新闻照,郎静山则被聘为摄影记者,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除了在报社任职,同一年郎静山还与黄伯惠等人一...
如数家珍话浙江——访浙江省省长万学远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江经济发展   浙江省   保龄球   乡镇企业   刘备   诸葛亮   办公厅主任   支柱产业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计划生育  
描述: 为了实现浙江省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为了使浙江省在下个世纪来临前打下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万兴远正马不停蹄地穿俊于繁华的集市、儒僻的山野……
向心理之海和教育长河撒网——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素描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教育   本土心理学   中国教育   朱永新   日本科学协会   中国心理学史   教育心理   教育思想   苏州大学   一以贯之  
描述: 中等个儿,可能是长得壮实的缘故吧,看上去略略有点发福。红润的脸上,带几许富态,几许灵动。如果把刮净的络腮胡子留起来,可能会显出三分威猛。朱永新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心理学史、中国教育思想史。做这两门学问各有各的难处。心理学在我国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老祖宗留下来的成语里,有一句叫“人心叵测”。病态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心理平衡、心理失调、心理年龄……正如“生理”研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精、气、神”弄得直而又玄一样,与中国古典哲学、文化、伦理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心理”研究也是扑朔迷离。中国教育思想更是博大精深;从孔夫子到陶行知,从孙中山到邓小平;从儒、释、道到兵、法、阴阳各家,从“择邻处”的孟母到“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家长,哪个没有自成体系,从属于某一体系或东拼西凑的教育思想?正因为此,翻遍正统的《二十五史》、非正统的所谓野史,可以说,心理学、教育思想无处不在,而心理学史、教育思想史专题论著却寥寥无几。可朱永新偏向心理之海、教育长河中撒网,在这个宽无涯际、深不见底的学术水域中“打捞”不辍,短短十余年间所得之丰硕,令人叹为观止:自26岁出版第一部专著至今,已发表论文、译文百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心理世界窥探》、《困...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