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代的“族—民”政治与“回—儒”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纵横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清代   历史记忆   文化想象   文化表述   法律意义   知识分子   历史文献  
描述: 清代汉人士绅对穆斯林和伊斯兰的表述和话语同其历史文化记忆和想象息息相关。尽管中国穆斯林的来源多元,但汉文史料中有关“回民”的记述却与抽离了“伊斯兰”的西北边疆历史族群——“回纥”或“回鹘”——相提并论。本文关注的是18世纪清代内地对“穆斯林”即“回回”或“回教”的三重文化表述及其背景。这三重文化表述分别源自汉人士绅、满人皇帝以及回民知识
理解民间宗教:乡土中国的内生逻辑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纵横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中   白莲教起义   儒释道   社会功能   民间宗教   醮坛   醮仪   邪教组织   中国乡土社会   乡土中国  
描述: 虽然各种民间信仰有时被官府看作是多余的,但它们一般都合理合法地存在于中国乡土社会中,并具有各种各样重要的社会功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学术界对中国民间宗教尚无公认的明确定义,广义上说,在传统社会中凡国人信仰不属于正统儒释道"三教"的,都可归入民间信仰(民间宗教)一类。1949年之后由于重视对农民起义的研究,以及研究资料主要借助邪教司法案件档案等原因,大陆一些学者对民间宗教的狭义界定是教派宗教或秘密宗教,特别指自明中后期"罗教"产生
编读往来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纵横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宗法制度   资本主义工业   现代中国思想   中国联通   人类社会   希腊城邦   中国梦   文中   王俊秀   阳明学  
描述: 志强兄的文章《如何理解中国及其现代》,本是在北大儒学社的一篇演讲稿,整理后发表在了《文化纵横》上一期。一篇演讲稿,涉及的又是时下讨论极其激烈的问题,居然能做到如此心平气和,不卑不亢,足见作者朴实敦厚的气象。作者在文中说:"情感的态度不仅不会障蔽我们对自己国家的认识,反而恰恰可以导引出一个非常客观的认识来。"他的文章就是对这一态度的践行。以如此持正的
走向宗教的多元治理模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纵横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事务   新兴宗教   摩门教   美国政府   治理模式   宗教观   管制模式   基督教   台湾地区   宗教团体  
描述: ,1988年450万,1997年1200万,2009年2300万。民间估计的基督徒人数更多,从5000万到1亿不等,学界比较认可的数字是7000万。
认识传统是社会重建的前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纵横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具体问题   弘扬传统   解决问题   变与不变   中国文化传统   孝道   意义世界   传统文化   五四运动  
描述: 论及传统,区分变与不变尤其重要。就事论事、以解决具体问题出发的议论,感慨颇多,若不触及根本,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或许反而推动问题愈演愈烈。讨论这个话题的历史、文化背景论者曰:倡孝道有助于道德重建;故而提倡敬老。且不论孝道重孝亲,而敬老是个普世性的说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儒家学
编者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纵横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编者按: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几代知识分子论争不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明对抗,其核心在于怎样在我们的世俗与精神生活中重新安置“儒学”。而这一问题的背后,更为深刻恼人的,则是几代中国人的集体焦虑:在一个全新的现代世界格局中,中国是什么?中国应当是什么?这是关涉到“立国之本”的大事,值得“天下英雄竞折腰”,值得才智之士为之付出更多的艰辛思考。韦伯有言:“当我们超越自己这一代的坟墓而思考时,激动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未来的人类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是什么样的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儒学本身从被动守势、逐渐式微中迅速崛起,时至今日,成为当代中国思想中最活跃的力量之一。这一阶段的儒学热潮,一边继续在以往国学复兴的道路上踵事增华,通过大众媒体将国学热推向更大范围的草根阶层;另一方面,知识阶层则在制度层面大力发掘儒家的经世致用传统,希冀发挥儒学的政治制度功能,产生了政治儒学、宪政儒学、生活儒学、民主仁学等提法。儒学者们不再后退,不再满足于信守心性,专注于私人领域,也不再甘愿成为学院里的已经丧失生命力的研究标本。这一质的变化扭转了第三期儒学的方向。无疑,它继承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国人对整体性根本问题的思想探索,同时它也是当下中国国力变化大背景下的自然产物。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