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谈孔子伦理思想的特点
作者: 王德贞   来源: 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孔子   伦理思想   特点  
描述: 孔子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开创者,他以仁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提出了一系列道德规范,建立了完整的伦理道德学说,并以此作为自己学说的主体内容。在他的整个学说中,仁是伦理道德范畴;礼是政治范畴,二者也就是道德和政治的关系,两者密切结合,溶为一体,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他把伦理、教育、政治三者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他十分注重自我修养,提出了学、思、形的思想,从正反两方面反复强调了统治者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提出达到仁的标准: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求仁完全靠自己的自觉、主动,并不依靠他人的行为;仁的
孔子仁爱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公民道德建设
作者: 邹顺康   姚家赞   来源: 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   孔子   仁爱   和谐社会  
描述: 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本文在对孔子仁爱思想基本内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孔子之仁,无论是从其内涵规定,还是从它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影响深度看,它都可以也应当成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构建友爱社会的基础、维系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促进人与自然亲密相处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一种良好的道德精神。
孔子对社会和谐的人格诉求及其启示
作者: 杨秀香   来源: 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社会和谐   和谐人格     中庸   孔子  
描述: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主张以复礼为根本,塑造和谐人格行为以为用来治乱、救世、挽救危机。以复礼调和阶级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是一种现实悖谬。所以,他不得不用仁来补充礼。仁的引入使礼要达到的制中、和为贵的社会目标找到了新的实现途径,这就是塑造和谐人格。就和谐人格而言,中庸和仁是一致的:和谐人格在行为的层面上表现为中庸,在心理的层面上则是仁,中庸和仁互为表里。在制度失灵的情况下,塑造具有协调性的和谐人格对于救世、治乱而言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孔子以致力和谐人格的塑造作为救世、治乱的政治措施现实的失败了。但却为后人留下
孔子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论《论语》中的“孝”文化
作者: 王翀   来源: 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描述: 孔子的孝不仅是一德,而且是众德之本,是百行先、万事纲。从动机上看,孝是一种敬本心理,从效果来看,孝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仁义的内在自觉相统一,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服务。本文从孝之内涵、孝之价值及孝之实现出发,分析了孝之现实意义。
论孔子的“仁学”与“人学”及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作者: 郑维铭   来源: 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人学   孔子   和谐社会   仁学  
描述: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孔子的思想可称仁学或人学。在孔子的仁学和人学中,关心人,积极入世,注重教育,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宝贵的思想启示,这些都是我们当今在构建和谐社会可供借鉴的宝贵思想遗产。
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作者: 何建华   来源: 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现代人   儒学  
描述: 寻找精神家园是当代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无论是对现代化梦寐以求的发展中国家,还是所谓超现代化的发达国家,都在经受人类精神发展的新挑战,都在不同程度上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提出人类精神文化建设的共同课题。面对科技理性的膨胀、人文价值的失落和迷失、道德的危机、信仰的崩溃、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对立,儒学以其对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及其自我完善等生命智慧的深刻性,展示了其在现代人重建精神家园中的积极意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