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分殊:朱熹由佛转儒内在机理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闽台文化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由佛转儒   忠恕之道   出入佛老   分殊   下学而上达  
描述: 基于探寻自得之学,朱熹早年曾出入佛老。能由佛转儒,待于绍兴二十三年朱熹见李侗之机缘。经过两年的酝酿,绍兴二十六年"杜鹃夜悟",朱熹霍然体悟到李侗教诲之深意即为"分殊"。由此,朱熹迈入儒学之门。在此意义上,"分殊"是朱熹由佛转儒的内在机理。
切问而近思:谢良佐理学思想之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穷理   切问而近思   克己   谢良佐   下学而上达  
描述: 作为程门弟子,谢良佐不仅承继师门极务力于为己之学,且其思想学术切近平实,不尚虚玄高远,程颐赏识其“为切问近思之学”。“切问而近思”是其理学思想的特色,如他强调克己以修身,不仅提出克己是儒门学者为学做人的根本,而且其一生严于律己,自为克己之功,强力不倦;他注重下学而上达,主张为学勿好高骛远,须从小事、切己之事做起,并以洒扫、应对、进退等下学功夫的积累为上达天道的基础。积思求解的愤悱之心使谢良佐具有强烈的求真精神,穷理以求是是其求真精神的具体体现。他将穷理以求是最终落脚于对本心、真我的认识和穷通,这进一步体现了其切问而近思的思想特质。
顾炎武与朱熹学术思想关系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经学即理学   顾炎武   援禅入儒   下学而上达  
描述: 顾炎武对朱熹的理学加以继承和发展。顾炎武语言中没有对理、性等"形而上"层面概念的描述,但是他的学说有着对规律性认识的探究。顾炎武与朱熹思想的区别不在于有无性、理概念的存在。朱熹著作对性、理的探讨只是很小一部分,目的只是确定"理"这种类似于规律的抽象概念的存在。朱熹的大部分语言都是在探讨"格物","由小学入大学"。朱熹确定"理"的存在,这是顾炎武认识"形而下"层面的历史活动并得出规律性认识的前提。顾炎武已经无须再重新探讨"理"的存在,所以顾炎武不谈论"理"不意味着顾炎武不承认"理"的存在。顾炎武与朱熹主要区别在于顾炎武反对朱熹"援禅入儒"。朱熹"援禅入儒"对儒家经学哲学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也间接导致了心学家们进行脱离实际的禅宗式思辨。对社会生活实践重视程度的不同也是顾炎武与朱熹学术思想主要差异所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