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顾炎武与朱熹学术思想关系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经学即理学   顾炎武   援禅入儒   下学而上达  
描述: 顾炎武对朱熹的理学加以继承和发展。顾炎武语言中没有对理、性等"形而上"层面概念的描述,但是他的学说有着对规律性认识的探究。顾炎武与朱熹思想的区别不在于有无性、理概念的存在。朱熹著作对性、理的探讨只是很小一部分,目的只是确定"理"这种类似于规律的抽象概念的存在。朱熹的大部分语言都是在探讨"格物","由小学入大学"。朱熹确定"理"的存在,这是顾炎武认识"形而下"层面的历史活动并得出规律性认识的前提。顾炎武已经无须再重新探讨"理"的存在,所以顾炎武不谈论"理"不意味着顾炎武不承认"理"的存在。顾炎武与朱熹主要区别在于顾炎武反对朱熹"援禅入儒"。朱熹"援禅入儒"对儒家经学哲学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也间接导致了心学家们进行脱离实际的禅宗式思辨。对社会生活实践重视程度的不同也是顾炎武与朱熹学术思想主要差异所在。
理学与禅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儒   援禅入儒   体大思精   理学   禅学   心性  
描述: 宋代禅宗,义理发挥殆尽,而开始向社会各阶层渗透。儒士参禅,援禅入儒,赋予儒家学术新生命,构建起体大思精之理学。其开山者周敦颐以“无为之诚”,“无念之静”,阐述儒学;程门以“不动心”固其心志,以禅理而立易理,为理学开启发展之路;朱熹抑杨并兼容禅学,确立了理学的思想体系;陆象山于谢、张之后,标出“心即理”的命题,以一心涵盖天理,实为禅宗思想对儒学长期渗透的结果。总而言之,宋代儒学之新也就新在禅学,其新兴之根也就在禅宗!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