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帝王心事:南宋御书石经政治意图举隅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高宗   政治意图   御书石经  
描述: 南宋御书石经是唯一一部由皇帝本人亲自书写的石经,除此之外,宋高宗还书写了大量的儒家经典,书写的时间几乎贯穿他的整个统治时期。宋高宗书写儒经的行为背后有其深刻的政治意图:用长时间抄写儒经的方式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恭俭、好学、清心寡欲"的君主形象;传达自己"崇儒重道"的政治理念和态度,以期能够砥砺士风,重建道德秩序;提出了"帝王之学"的口号,把儒经的书写和刻石作为统治工具加以娴熟运用;书写儒经颁赐臣下,起到激励和安抚臣下的作用,并继承宋太宗开启的"以书致治"的"祖宗故事"。对宋高宗御书儒经背后原因的探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代的政治文化和具体的政治运作。
苏辙《古史》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古史》   苏辙   史学  
描述: 《古史》一书是代表苏辙历史成就的著作。苏辙撰述此书的缘起在于对《史记》的不满,有探索历史成败兴衰之故和保存历史文献的需要。此书卷帙浩繁,有六十卷之多,着力于上古史研究,总结出'势''礼义'与'德'对历史的影响,其所增六篇列传皆贤臣明君,贯穿其中之义更是反映出宋代重义轻利的时代特征。《古史》的史学地位也多为后世所认同,朱熹于其中之'理'表示赞赏,但对其援佛、老入儒的学说持批评态度,这也引起了后世对此的关注。
顾炎武与朱熹学术思想关系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经学即理学   顾炎武   援禅入儒   下学而上达  
描述: 顾炎武对朱熹的理学加以继承和发展。顾炎武语言中没有对理、性等"形而上"层面概念的描述,但是他的学说有着对规律性认识的探究。顾炎武与朱熹思想的区别不在于有无性、理概念的存在。朱熹著作对性、理的探讨只是很小一部分,目的只是确定"理"这种类似于规律的抽象概念的存在。朱熹的大部分语言都是在探讨"格物","由小学入大学"。朱熹确定"理"的存在,这是顾炎武认识"形而下"层面的历史活动并得出规律性认识的前提。顾炎武已经无须再重新探讨"理"的存在,所以顾炎武不谈论"理"不意味着顾炎武不承认"理"的存在。顾炎武与朱熹主要区别在于顾炎武反对朱熹"援禅入儒"。朱熹"援禅入儒"对儒家经学哲学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也间接导致了心学家们进行脱离实际的禅宗式思辨。对社会生活实践重视程度的不同也是顾炎武与朱熹学术思想主要差异所在。
船山史论的历史假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船山   《读通鉴论》   《宋论》   历史假设  
描述: 王船山有系统而独特的论史方法,在实际运用层面,其史论著作中对历史假设的广泛使用,即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从《读通鉴论》和《宋论》来看,"藉令……(则)……""假令……(则)……""非……(则)……"等表述形式所传达的假设分析,广泛涉及历史上的政治和军事谋略、制度建置、民族关系、君臣之义、儒与佛道法的关系等。这些历史假设,都是船山希望从历史中获得切实的借鉴这一史论宗旨下的产物。其中一部分建立在一定的历史事实基础上,以当事人提出的对策为讨论依据,具有某种合理性;一部分则流于假设者的理想,需要具体分析其局限。可以认为,通过历史假设的广泛使用探求历史的可能性是船山史论的显著特点之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