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以儒学和巫术为进路探索中国人的宗教
作者: 王海洋   来源: 山东青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宗教   儒学   巫术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的,形成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宗教上的多样性,使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在内部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千年留传下来的儒学精华与中国民间的巫术信仰体现了中国人内心中的宗教情怀。
苏慧廉论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的会通:以耶儒会通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慧廉   基督教   中国宗教   耶儒会通  
描述: 苏慧廉广泛研究中国宗教,关注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的关系,提出以"成全"为总体思路来会通中西宗教。苏氏"成全"论的产生有受时代思潮和他的宗教综合史观影响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基于他的传教士视域。他以对中国宗教的同情为开始,主张通过"属灵原则"的渗透,以达到解构和重构中国宗教的目的,其文化创新意义不容忽视。
简论中国的宗教与宗教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宗教性   经学   中国宗教   民间信仰  
描述: 中国有没有宗教?儒家是不是宗教?儒、道、佛三教之间到底有没有一种共融的信仰形式?这一系列颇有价值的"现代性"问题是我们开展华人宗教研究时首先需要回答的。通过对"中国无宗教"、"儒家非宗教"陈说的总结和分析,可以知道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哲学充满了各种"宗教性",置汉族人的宗教生活于不顾,试图说明整个"中华文化"传统,或者说改造出一个现代"精神文明"体系,肯定是不可能的。"五四"后学者按西方基督宗教的定义,提出的"中国人宗教意味淡薄,中国文化缺乏宗教"的说法需要反省。中国宗教虽然在教义、教会等形式上不如西方亚伯拉罕宗教那样突出,但在祭祀、庙会、法会等形式上却更胜一筹。中国近代传统的历史研究,包括思想史、文化史、经学史、文学史、地方史,甚至经济史中都有很多宗教课题的研究。目前的宗教研究亟须一种综合性的整体研究,即将"中国宗教"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不分儒、道、佛,结合文、史、哲,兼及社、法、经等多学科,建立一门真正独立的"宗教学",对"中国宗教"加以系统的研究。
试论中国宗教典籍的译介原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经典汉译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性   中国宗教   本原性   译介  
描述: 所谓中国宗教,这里是指道教和中国化了的佛教。公元6世纪以后,佛教在中国空前繁荣,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交流引进的基础上迅速中国化。中国化的佛教是吸收儒、道等中国文化元素形成的,已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色,并与道教一样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向世界译介道教和中国化佛教时,本文认为应该本着本原性和自主性原则,使其在世界多元宗教文化中保持特色,参与竞争,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做出贡献。
试论中国宗教典籍的译介原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外语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性   中国宗教   本原性   译介  
描述: 公元6世纪以后,佛教在中国空前繁荣,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交流引进的基础上迅速中国化。中国化的佛教是吸收儒、道等中国文化元素形成的,已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色,并与道教一样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向世界译介道教和中国化佛教时,本文认为应该本着本原性和自主性原则,使其在世界多元宗教文化中保持特色,参与竞争,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做出贡献。
关于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学相互影响的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互影响   中国文学   中国宗教  
描述: 中国宗教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极其广泛和深刻。在中国古代专制政治体制下,儒、佛、道(道家和道教)形成支撑思想、文化发展的三大支柱,因而更加强化了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宗教与文学二者在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推动,情形十分复杂,包括积极的、消极的方面;宗教作用于文人生活、思想、文学创作的内容与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文学思想、文学批评等等诸多层面,成果极其丰硕,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深入探讨中国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对于宗教史、文学史与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略论“中国宗教”的两个思想基础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情和谐   和谐实用   中国宗教   天道和谐  
描述: 中国是多宗教的国家,形成了“和而不同”的宗教格局。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论述“中国宗教”的两个思想基础:一是阴阳五行,这种自然主义的宇宙观,表达了“天道和谐”的思想;二是礼乐文明,这种人文主义的人生观,表现了一种“人情和谐”。中国人的宗教意识缘此具有崇尚和谐、重视人文的特点,对于外来宗教或新兴宗教的取舍标准,主要取决于它们是否灵验可信。儒释道的三教合流、民间信仰的多元混杂,颇能体现中国人追求“和谐实用”的宗教观。在宗教冲突时有发生的当前世界,中国宗教的历史经验,尤显珍贵。
韩国的宗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巫佛儒   中国宗教   韩国宗教   “儒佛道”  
描述: 韩国的宗教是从中国引进的,因此,韩国与中国的宗教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但与中国的儒佛道不同,巫佛儒的公式似乎更适合韩国实际。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中国宗教发展史和韩国宗教发展史,从而得出两国宗教发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韩国有自己固有的巫教,因此没有必要从中国引进道教,从而发展成为与中国不同的宗教体系,而且三个宗教的顺序也与中国不同。
民国救世团体与中国救度宗教:历史现象还是社会学类别?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俗曲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兴宗教运动   宗派主义   救世团体   救度主义   中国宗教  
描述: 本文嘗試勾勒有關中國救世團體及救度宗教之研究的概念框架。開始之先,本文回顧民國年間的救度運動及其引申的現代社群;並比較三組學術研究的處理角度:【一】帝國晚期「宗派主義傳統」("sectarian tradition")的歷史與寶卷研究,【二】民國時期「祕密會社」("secret societies")的歷史研究,以及【三】當下華人社會的「民間信仰」("popular religion")的民族志研究。本文析述杜贊奇提出的「救世團體」概念,作爲描述活躍於民國時期的一群特殊宗教團體的標籤。在比較主要例子(例如同善社、道院、一貫道之類)的特性後,本文主張把文首提到的兩個概念作出明確的學術區分:「救度宗教」指一社會學類型,並一直在中國歷史中出現,延續至今;而「救世團體」指出現於民國時期的一次救度宗教浪潮,且載有當時特定的社會文化因素。最後,本文將探討救世團研究在近代中國社會、政治及思想史,以及近代儒、道、佛等宗教歷史研究的意義和重要性。
道家、道教与道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道学   道教   中国宗教   中国哲学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向称儒、释、道三家(或称三教)。自汉魏以来,史家多以“道家”一名混称老、庄之道家与张陵之道教。而“道学”一名既可指称“黄老之学”,又为“宋明理学”之代名词。近世以来,学术界引入西学的概念,严格区分“哲学”(Philosophy)的道家与宗教(Religion)的道教。而另外又有以“道学”之名涵盖“道家之学”者。而自19世纪以来,西方汉学界又以英文之Taoism或法文之taosme统称中国的“道家”与“道教”。于是,“道家”、“道教”与“道学”名称的内涵界定与使用范围遂成为学术界多年以来致力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宗教文化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考察道家思想衍变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即先秦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来探索“道家”、“道教”与“道学”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笔者主张,“道家”一词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狭义的“道家”概念,就是确指自先秦老、庄之学,秦汉黄老之学至魏晋玄学的道家学术流派;另一种是广义的“道家”概念,就是既包括原来先秦自魏晋的“道家”学术流派,也包括东汉以后创立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这样,既对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哲学的“道家”与宗教的“道教”作出了明确的区分,更为重要的是表明了我们尊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