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解《大医精诚》:从《大医精诚》看医者的“五常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医德规范   五常   大医精诚   儒家  
描述: 《大医精诚》集中体现了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显现出三教融合的特征。主要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解析《大医精诚》,力求挖掘其中的儒家思想或与儒家思想相通的成分。五常在《大医精诚》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是《大医精诚》里大多数医德规范的深层基础,有着历久弥新的价值,对于提高医者素质、处理医患关系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儒解《大医精诚》——从《大医精诚》看医者的“五常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学与哲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医德规范   五常   大医精诚   儒家  
描述: 《大医精诚》集中体现了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显现出三教融合的特征。主要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解析《大医精诚》,力求挖掘其中的儒家思想或与儒家思想相通的成分。五常在《大医精诚》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是《大医精诚》里大多数医德规范的深层基础,有着历久弥新的价值,对于提高医者素质、处理医患关系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浅析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纲   董仲舒   五常  
描述: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体系的基本核心,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也是一种极富意味和特色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对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吸取了先秦儒、法、阴阳家中有利于集权统治需要的思想成分,提出了为封建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与合理性而辩护的“三纲五常”思想。
论儒佛道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戒   《提谓波利经》   五常   三教伦理  
描述: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佛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的交涉最为具体,并且影响到道教伦理。本文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着重探讨中国佛教如何理解作为在家佛教徒道德规范的五戒,尤其是各种佛教著述中五戒与五常的配对
论佛教与儒家的会通于善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德观念   五戒   五常   儒家   劝善惩恶  
描述: 佛教传入中土初期,在道德观念上与传统儒家存在严重分歧。为了获得与中国本土传统伦理道德的一致性,佛教“援儒入佛”,把“五戒”比附为儒家的“五常”,向人们灌输修善止恶的道德意识,强调佛教并不违背世俗道德
蘶岩李柬之「实事」论管窥-朝鲜儒人物性同异论争中「同论」之代表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质之心   心性一致   明德   巍岩李东   实事   未发   本然之心   人物性同异论   五常   理气同实  
描述: 气,并不是纯善的理,而是一种卓越的认知能力,所以能够规范主宰一身而已。在道德实践另有最终根据,那就是作为万物共同存在根据的理禀赋给各个事物的性,而其具体内容则五常。巍岩这种道德哲学是彻底跟随朱子学尤其
从佛教与儒学的交涉看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建:以孝道为考察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论集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性   儒佛合明   六度   灭情复性   六行   五戒   无余涅盘   五常  
描述: 後汉学者牟子着〈理惑论〉将儒佛两家相提并论,以儒书 和《老子》论证佛家学说,认为佛道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 缔,并且用佛教教义去迎合儒家思想,这已把中国传统宗教意 识和文化观念融入佛教中。〈理惑论〉站在儒家的立场来解决儒 佛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并试图调合两者的对立。基此,本文 就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佛教与儒学的交涉。首先叙述佛教与 儒家接触之初,牟子、康僧会、孙、绰、慧远等学者名僧起而调 令儒佛之说。其次,以柳宗元的统合儒释和李翱的援释入儒来 说明唐代儒家与佛教的融摄。再者叙说宋明时期,名僧智园、 契嵩,以及明末「四大高僧J (株宏、真可、德清、智旭)抬高 儒学,折衷儒释,使佛教日益朝儒学化的方向发展。继而陈述 近代以来,杨文会、欧阳渐融会佛儒;太虚提倡人生佛教、人 间佛教,主倡「孔学与佛教,宜相嘉尚,不宜相排毁」。印顺主张「佛法及儒家,同以修身为本」来融会儒佛。另外说明中国 佛教学者以孝为戒,宣扬「孝J r 戒」今一说,故孝道思想即成 为儒佛两家交涉的契接。最後拈出儒佛共倡的孝道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基础,提振孝亲伦理,躬行实践孝道,将有助於中华传 统文化的重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