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马其昶的以儒解《庄》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其昶   《庄子故》   庄学  
描述: 马其昶的以儒解《庄》代表着清末理学阵营调适和坚守思想传统的双重努力。他以择录前人见解并兼发己意的方式,首先证明《庄子》与儒学的同源关系,进而以理学的哲学概念解释庄子的世界观,并显示出了通庄致用的解《庄》目的。相比前人,马其昶庄儒会通、以庄助儒的意图更为明显和深入,他的庄学思想中所透露出的理学经世精神,是中国学人学术心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红楼梦》与庄子:儒、佛的表象与庄学的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红楼梦》   庄学   哲学思想渊源  
描述: 小说《红楼梦》与哲学,研究者众说纷纭,儒释道三家,孰轻孰重?结论各异。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曹雪芹的发言人贾宝玉一直以来就是一位"毁僧谤道"的人物,那么这部伟大的作品其哲学思想渊源究竟是哪一系呢?不可否认的是,《红楼梦》中的确有儒家宋明理学、佛教禅宗的影子,但是这仅仅是表象,真正的核心是庄学,还需要明确的是,庄学是道家的代表,但二者不能等同。
论林疑独《庄子解》的儒学化倾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疑独   庄学   性命道德  
描述: 林疑独认为儒释道三教同归于道,他兼采三家思想诠释《庄子》,反映了宋代儒释道合流的时代思潮。林疑独在学术上追随蔡卞、推尊王安石,与王安石学派的其他学者一样,他在解《庄》时,以儒学为本位,通过得意忘言的方法,调和《庄子》与儒学的关系,并重点发挥性命道德之说,宣扬因时而变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禅一致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鹅湖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宗别传   六经辅翼   方以智   庄学   禅学  
描述: 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禅一致论
六朝庄学的世俗化与嵇康接受中的讥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学   六朝   世俗化   嵇康   讥评  
描述: 六朝士人受魏晋以来庄学世俗化的影响,在心态上与嵇康颇有隔阂,对其调和儒、道的努力,无法达成"了解之同情",却普遍将其悲剧命运的成因归结为未能透彻领悟和积极践履庄学,造成了六朝嵇康接受以讥评的面目呈现。唐宋以降,受儒学复兴与"以儒解庄"思潮的影响,嵇康忠义的品格得到表彰,六朝相关言论也得到富有针对性的反拨。但值得注意的是,讥评的代表性观点依然不时出现在士人的撰述中,反映了他们徘徊于儒道之间的复杂心态。作为一个特定视角,对嵇康评议进行历时性考察,有助于更为深入地体察古代士人心态演进之轨迹。
近20年庄子哲学研究主要论题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庄学   齐物   海德格尔  
描述: 近20年来庄子哲学研究转换了视角和方法,庄学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庄子的文化归属、庄子哲学的具体命题研究、庄子思想与儒佛道的相关研究、庄子思想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等.学者就上述几个方面的主要论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庄学研究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实质性的推进.
苏轼的文化人格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即此即彼   庄学   自然   苏轼   禅宗  
描述: 苏轼的人生充满坎坷,一生屡遭贬谪,尤其是“乌台诗案”促成了他思想的成熟,塑造了他的文化人格。他的文化人格精神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最终达到了即此即彼的“自然”人生观,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说庄子的魅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识阶层   中国文化   价值哲学   庄子   价值论   庄学   现实生存   伦理哲学   精神境界   中国知识分子  
描述: 南岳卖薑翁曾有自叙云:“然而予固非庄生之徒也,有所不可‘两行’,不容不出乎此,因而通之,可以与心理不背;颜渊、蘧伯玉、叶公之行,叔山无趾、哀骀它之貌,凡以通吾心也”。又称:“凡庄生之说,皆可因以通君子之道,类如此。”既是避祸时乱的无所为之为,却又执著地认为庄子之道亦通君子之道,则可见世间情态物理退一进一均是等一的价值。由此观之,自古及今,庄子数千言虽则于世事不着边际得很,却仍然于显达不弃于文墨不疏于布衣也很合节拍,就微妙且必然了,依我的理解,这是庄子的魅力。先秦诸子百家,各为滥(?),其博大绵远都是灼然千秋百代。墨家虽然缜密,总有人嫌其迂腐;法家虽然言词振振,亦总有人惧其过于霸道。中国文化,儒佛道最为称雄。儒学沉厚而贴近现实,入情入理且温柔持中,凡入世者不分三教九流一概受之有益;佛学精奥而富有神秘感,得慈得善且别有洞天;唯道学尤其庄子之说,既失沉厚又无精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