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中国美学史看中国艺术悲剧精神的缺位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中国艺术   悲剧精神  
描述: 悲剧诗人总是强烈地渴望和寻找着灵魂的归宿和精神家园,当他在西方遇到了宗教的欢迎时,到中国一定会受到伦理观念的热情款待。当他在这种欢迎和款待的温馨气氛中陶醉时,他就变换了自己的角色而不再是悲剧诗人了。自儒家的伦理观念在中国美学史和思想史上开始显现威严时,中国艺术也就开始书写自己“温柔敦厚”的历史了。从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美学史的主导思想这一事实出发,分别以诗、戏剧、小说以及其它表现型艺术(音乐、舞蹈、绘画)为例论证中国传统思想(儒主道辅)导致中国艺术的悲剧精神的缺位。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与《史记》悲剧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生命意识   悲剧精神  
描述: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由先秦时期的儒、道思想融合而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以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主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则以儒家的“三不朽”精神为主体。这种生命意识与其身遭宫刑之辱的特殊经历相结合,形成司马迁独特的价值观念:超越生死荣辱,充分实现自我,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成一家之言,留百世之名。司马迁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形成《史记》的悲剧精神,《史记》悲剧精神有四大特点:抗争具有目的性,生存具有坚韧性,死亡具有超越性,结局具有彻底性
树传记高标 扬悲剧精神——《史记》导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史记   审美情趣   文学意识   悲剧精神   人物刻画  
描述: 司马迁具有明确的文学意识 ,包括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功用和文学创作等 ;《史记》以多种艺术技巧成功地刻画出众多历史人物形象 ,创为中国传记文学最早和最杰出的楷模 ;司马迁的审美情趣在于崇尚阳刚、悲壮、朴拙和含蓄 ,其生命意识由儒、道人生哲学互斥互补而形成 ;《史记》的悲剧精神 ,表现为抗争的目的性、坚韧性、超越性和彻底性
儒释道文化与中国古典悲剧精神的消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悲剧   佛教   消解   道文化   文化格局   儒家入世   悲剧精神   儒家文化  
描述: 在上千年的嬗递演变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导,佛、道文化为补充的文化格局。同时,也铸就了三家各自富有特色的人生哲学,即儒家的入世,道家的遁世、佛教的出世学说。从总体上看,儒家的事功,道家的归隐以及佛教
东坡贬居黄州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矛盾心理   人生道路   佛道思想   时空交错   忠君爱国   东坡   创作走向   悲剧精神   生活理想   满文化  
描述: 苏东坡贬居黄州,与神宗皇帝的矛盾心理和态度分不开;人才难得,实不忍铢,只好流放。这就决定了东坡走向转折的人生道路,构建新的贬谪文化机体,或称为“东坡文化现象”,即三维观照,时空交错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东坡以劳作、游览、修炼结合的生活方式,儒佛道思想融汇的修炼方式,忠君爱国忧民统一的行为方式去领略人生的真谛,还以全副身心去体验痛苦,感悟生命,抗争苦难,昂扬悲剧精神。正是这些身心话动,成了他生活和创作的一种补偿,促使他性格变得越来越沉静、旷达、洒脱,从而推动了他的文艺创作走向高峰,“功业”呈现顶盛状态。东坡的美好人格,科学思想,文艺作品,仍是我们今天两个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
“浪子的苦闷,寒士的悲情”-元代文人的命运与心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抱负   元代文人   马致远   士阶层   政府作为   社会地位   知识分子   悲剧精神   人生理想   心灵  
描述: 在文人的心灵上,有什么比遭到戏谑和厌鄙更痛心的呢?元代的文人墨客就无奈地承受着极端的戏谑和厌鄙。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记载,当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尽管作者认为这是出于“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的戏谑之词,但不管怎么说也能看出当时社会对“儒”鄙夷的意味。更何况郑所南《心史》尚言此为元朝之制呢(郑作“七猎八民”)!考诸史籍,元代文人等知识分子处于“儒人颠倒不如人”的社会地位确是一种事实。他们不仅要交纳历朝政府作为经济
东坡贬居黄州考(续)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矛盾心理   人生道路   佛道思想   时空交错   王齐愈   忠君爱国   东坡   创作走向   悲剧精神   尊主泽民  
描述: 苏东坡贬居黄州,与神宗皇帝的矛盾心理和态度分不开:人才难得,实不忍诛,只好流放。这就决定了东坡走向转折的人生道路,构建新的贬谪文化机体,或称为“东坡文化现象”,即三维观照,时空交错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东坡以劳作、游览、修炼结合的生活方式,儒佛道思想融汇的修炼方式,忠君爱国忧民统一的行为方式去领略人生的真谛,还以全副身心去体验痛苦,感悟生命,抗争苦难,昂扬悲剧精神。正是这些身心活动,成了他生活和创作的一种补偿,促使他性格变得越来越沉静、旷达、洒脱,从而推动了他的文艺创作走向高峰,“功业”呈现鼎盛状态。东坡的美好人格,科学思想,文艺作品,仍是我们今天两个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