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回到历史现场看历史:略评《百年黄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北之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余音   重大课题   古文字   戊戌变法   历史情境   历史现场   康有为   二重证据法   历史场景   大学组织  
描述: 因参与北京大学组织的《儒藏》工程校点古籍(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每日灯下,与佶屈聱牙的古文字较劲,无暇旁顾,而自己又抱定不看完全书每一行字决不动笔写书评的老主意,所以,想为两部文史新著写点评论的念头,一直停留在
学习历史名人 建设现代江西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振兴江西   戊戌变法   江西历史名人   历史文化名人   经济建设   江西籍   经世致用之学   赣文化   改革开   经济繁荣  
描述: 学习历史名人建设现代江西黄细嘉(南昌大学历史系讲师、赣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江西自古以来人文颇盛,鸿生巨儒,炳铄往代。正象吴省长指出:“江西历史名人很多,很多都是从江西走出去的,在历史上都为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这是历史事实”...
再论康有为的历史评价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新运动   改良主义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康有为   大同书   今文经学   进化论   保皇会   孙中山  
描述: 康有为经历的清末民初,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反变革的激烈冲突的时代.在急遽的新陈代谢的历史流程中,康有为是一位引进西方先进政治理论和学术理论的开创性人物.中外古今文化交光互影反射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佛、儒、道相交叉,中学西学相渗透,博大而庞杂;其政治实践也是起伏跌宕,曲折而回环.因此对他的评价必然引起种种不同的见解和争论,这是学术研究中的正常现象.笔者不敏,曾在报上发表两篇论文①,提出对康有为及其代表作重新进行评价的吁请,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文欢同志批阅拙文后深有同感,翌日挥笔写下题为《读马洪林同志评有感》七绝一首,发表在1987年9月21日《人民日报》第八版,予后学以深情地勉励.由于报纸的篇幅有限,许多问题意犹未尽,今就康有为评价中五个重大问题,再作一稍近全面的回顾与考察.
谭嗣同殉难的文化心态解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慈悲心   封建士大夫   梁启超   戊戌变法   《仁学》   文化心态   因果报应说   大刀王五   谭嗣同   侠义精神  
描述: 谭嗣同,不仅作为“轰轰烈烈为国流血的大豪杰”①而被后人所称颂,而且由于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若星”②而为人敬仰。有人说,谭嗣同的死本身就是最大的学问。对于谭嗣同的殉难,以前史学者多从封建忠孝礼节道德标准约束和改良主义消极表现的结果两方面加以分析。本文试从儒佛等学角度探析谭嗣同见难不避,坐求等死的复杂心态,以求方家赐教。文化塑就了人,塑就了人的行为方式、情感方式。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文化环境,尤其是文化传统所影响的,因此其表现背后都有驱动、控制行为的心理动力因素,尤其高层次的目标、信念对个体行为的导向便成了个体行为的动机。谭嗣同,这位志士文人,当然也脱离不了其特定的文化氛围,而较多地汲取了传统儒学等文化思想资源。谭氏择死的行为本身就是儒学思想的最高总结与实践。儒家“杀身成仁”,以及崇尚传统侠义精神,成为谭嗣同坐而等死的重要动机。(一)“杀身成仁”的思想,使谭嗣同最终走上了“舍生取义”道路。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推语·卫灵公》。“仁”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有两层涵义:“仁也者,人也”,“人者,仁也”《春秋繁露·仁义))3“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可见,孔子一方面将“仁”引申为人的行为心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