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胡适的“儒”学观——“胡适与东西方文化”之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人   胡适   孔子之儒   殷遗民   《圣经》   《周易》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东西方文化   犹太民族   儒学  
描述: 关于孔子学说的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在当时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斗争中扮演的确切角色和所起作用,它和它以前的社会、哲学思想的沿革变迁关系等问题,仍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和疑问。 五四前夕回国的胡适,恰好遇上否定一切权威的社会大运动,他在留学期间接触的西方文化知识和研
元代儒臣的反功利思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论   《元史》   文统   功利主义   义理派   桑哥   儒臣   卢世荣   阿合马   经济政策  
描述: 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始终存在着以“义理至上”为宗旨的儒臣政治集团与王文统、阿合马、卢世荣、桑丹为代表的功利派理财之臣的激烈斗争。本文试图考察儒臣集团在这一斗争中反功利的基本倾向以及这一倾向对元代政治的消极影响。这一课题不仅对于认识元代中后期的政治变化可以提供若干重要的历史背景,而且对于认识一个时代特定的文化思潮对人们的政治选择和政治活动的能动影响,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离文字与不立文字——谈言和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陀罗尼   “不离文字”   不立文字   《一切经音义》   密宗   经验体悟   语言文字   禅宗   言与意   《二十二子》  
描述: 佛教自东汉由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而达到其全盛时期。唐代儒释道并重,在统治阶级的提倡下,佛教融合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思想和社会风尚,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和神学唯心主义体系,各大宗派相继创立。在传教方式上,密宗一派宣扬不离文字,自致成佛;禅宗一派则声称不立文字,见性成佛。本文拟就此对言和意的关系略作论述。
元、明、清三代的社学考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汉法   元史   社学   文献通考   统治阶级   汉族   考略   儒学   元代统治者  
描述: 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统治阶级在广大乡村闾里设立的学校,其目的主要是对农家子弟启童豪、兴教化。社学这种组织是从元代开始创建的。元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在乡村创设社学呢?元代统治者原来并不重视儒学,因此南宋遗民对元代有“九儒十丐”之怨谣,也就是说。儒生处境困难,出路狭窄,其寒呛程度仅仅比乞丐略微好一些。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元代统治阶级从自身利害关系的体验中,越来越感到、要在经济、文化比自己先进得多的广大汉族地区站稳脚跟,坐稳统治宝座,单靠武力威慑是不行的,必须采用“汉法”:而如何采用“汉法”,兴教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据《新元史》记载,
再论康有为的历史评价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新运动   改良主义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康有为   大同书   今文经学   进化论   保皇会   孙中山  
描述: 康有为经历的清末民初,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反变革的激烈冲突的时代.在急遽的新陈代谢的历史流程中,康有为是一位引进西方先进政治理论和学术理论的开创性人物.中外古今文化交光互影反射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佛、儒、道相交叉,中学西学相渗透,博大而庞杂;其政治实践也是起伏跌宕,曲折而回环.因此对他的评价必然引起种种不同的见解和争论,这是学术研究中的正常现象.笔者不敏,曾在报上发表两篇论文①,提出对康有为及其代表作重新进行评价的吁请,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文欢同志批阅拙文后深有同感,翌日挥笔写下题为《读马洪林同志评有感》七绝一首,发表在1987年9月21日《人民日报》第八版,予后学以深情地勉励.由于报纸的篇幅有限,许多问题意犹未尽,今就康有为评价中五个重大问题,再作一稍近全面的回顾与考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