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谭嗣同对儒家“天道—人伦”秩序的重塑——基督教对谭嗣同《仁学》“天”概念的建构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   《仁学》   基督教   谭嗣同  
描述: 中国传统儒、道"天"概念或为自然之天、人格之天,或为义理之天;谭嗣同受基督教之"天"(上帝)及神伦观念的影响,改造了传统"天"概念,将其作为阐发《仁学》平等观的形上根据;并效法基督教"神道-人伦"理路,提出"天统"、"称天"说,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和传统纲常名教,以平等理念重塑儒家"天道—人伦"秩序。
夜读谭嗣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慈悲   谭嗣同   精神   乾坤  
描述: 夜深危坐读遗诗,一读雄奇一泪垂。豪剑柔琴真俊杰,外儒内佛大慈悲。百川溃敢只身障,大厦危难两臂支。一掷头颅泰山重,精神长作后人师。目光如剑剑如虹,风雨中宵会嗣同。先觉西寻民主梦,独知高撞自由钟。生增长夜乾坤色,死带千秋侠烈风。安得群雄重奋起,横刀一笑万山红。
试论谭嗣同激进思想形成的原因:兼论其“刚强、任侠、轻生”性格的悲壮色彩
作者: 暂无 来源: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激进思想   谭嗣同   悲壮性格  
描述: 在戊戌维新志士中,谭嗣同的思想最为激进。其根源在于:谭嗣同的思想深处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侠精神,同时谭又汲取了西方文化中的民主意识和斗争精神。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多重影响,谭嗣同性格上表现出“刚强、任侠、轻生”的悲壮色彩。
康梁谭三家论静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   梁启超   静坐   康有为   谭嗣同  
描述: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三家学术思想及人生经历与佛教渊源甚深,此三家又皆重静坐、止观等佛家修行实践。三家论静坐皆融汇儒佛,虽境界不高,然解行并重之学风诚为可贵。三家论静坐止观义先出儒家心学,融摄华严止
平等主义的纲领及其衍绎:《大同书》《仁学》的一种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主义   《大同书》   《仁学》   康有为   谭嗣同  
描述: 《大同书》是中国第一个全面阐释平等主义的纲领。它和努力衍绎其平等主义的谭嗣同《仁学》,共同构成了现代平等主义的早期经典。从康有为开始,平等观念的古今之变呈现出历史性的飞跃。建立在"人的相同性"基础上
谭嗣同“以心力解劫运”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心风俗   心力   道德转型   谭嗣同   劫运  
描述: 谭嗣同在晚清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背景下,糅合西学、佛学和儒、道、墨等学派的思想精华,提出了“以心力解劫运”的改造人心风俗思想。这一思想试图以“心力”改造封建旧道德,建立近代资产阶级的新道
不应既识西来意,一笑惟拈富贵花-谭嗣同的佛化人生及其佛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梵人文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度众生   性海   维新思想   谭嗣同   不生不灭  
描述: 中國近代思想家大多從佛學那裏吸收養料來充實自己的人生和思想,譚嗣同亦不例外,但是譚嗣同與佛學的交涉自有其獨特之處。譚嗣同自從接觸佛學思想後,便開始了佛化人生的歷程。他不但在個人生活上富有佛學情趣,更以佛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普度眾生的精神來從事維新運動,並建構出了一個儒佛融合的用以指導維新運動的「仁學」思想體系。最後,譚嗣同爲維新運動而獻身所表現出來的不怕死亦是佛教的「無我執、空生死」的涅槃境界的體現。
谭嗣同“仁本体论”的建构、解构与儒学还原——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 谭嗣同之“仁本体论”的建构
作者: 程志华   张学敏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诞辰   纪念   还原   仁学   本体论   谭嗣同   儒学  
描述: 在中国近代史上,谭嗣同是一个著名政治人物:他因参与“维新变法”而被处以极刑,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思想家:他以“仁本体”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仁学哲学体系。近期,为纪念谭嗣同诞辰
近代儒佛关系史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家   梁启超   欧阳竟无   康有为   谭嗣同   人间佛教   儒佛关系   近代佛学  
描述: 近代儒佛关系史述略
论戊戌时期的“排荀运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排荀运动“   梁启超   戊戌时期   夏曾佑   孟子   谭嗣同   《荀子》  
描述: 先秦儒家,经孔子删定《六经》而定型,孔子死后,遂亦分裂。据韩非记载:自孔子之死,儒分为八。迨至战国,孟、荀二家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两大流派。 孟、荀二人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治学方法不同,虽然他们都属于儒家,在政治上都主张结束春秋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在思想上却有较大差异,如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孟子主张法先王,荀子主张法后王;孟子主张讲仁义,荀子主张隆礼;等等。因此,在后的荀子不仅骂子张、子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而且对孟子乃至子思进行了猛烈抨击,说“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此种谬说流传,实“子思、孟轲之罪也。”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