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金瓶梅》对儒释道思想的解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营管理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金瓶梅》   儒释道思想  
描述: 》中的多数人物却明显丢弃了儒释道思想,只拼命地追逐自己认为值得追逐的。在物欲横流、腐败堕落的社会,儒释道思想被解构了。
悲美之音―曹操文学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刚健雄放   曹操   慷慨悲凉  
描述: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曹操面对士人原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逐渐解构的现实,提取糅合儒道法等各种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实用理性,这不仅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觉醒”,同时也开启了文学的自觉,为诗文灌注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从而构建了曹操诗歌慷慨悲凉、阔大豪奇的审美境界。
《西游记》:神圣的解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科信息集萃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圣性   解构   西游记   儒释道  
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处于十分神圣的地位。《西游记》以玉皇大帝和天宫诸神对孙悟空的无可奈何,以唐僧西行所经国家君主的嗜血、昏庸解构了儒的神圣性;以孙悟空师兄弟的劣根性,唐僧的无能,佛祖菩萨及其
《西游记》:神圣的解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圣性   解构   西游记   儒释道  
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处于十分神圣的地位。《西游记》以玉皇大帝和天宫诸神对孙悟空的无可奈何,以唐僧西行所经国家君主的嗜血、昏庸解构了儒的神圣性;以孙悟空师兄弟的劣根性,唐僧的无能,佛祖菩萨及其
孔子怎样解构道德——儒家道德哲学纲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儒家道德哲学   道德   孔子   重建  
描述: ,也就是“礼”。但在孔子看来,“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损益”变革的;道德体系随社会基本生活方式的转换而转换。这就是孔子对道德的解构,其目的是建构新的道德体系。这种转换的价值根据是“义”,即正义
苏州沧浪亭文化空间的建构、解构与重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建构   重构   文化空间   沧浪亭  
描述: 沧浪亭,一座以亭命名的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一个中国园林的经典文化符号。从"沧浪亭"初始的临水而筑,到后来发生的"沧浪亭"亭子位移事件,反映了沧浪亭文化空间在社会—历史—空间三个维度中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而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的儒文化最终也与隐逸文化达成某种意义的妥协。
吴文化研究——苏州沧浪亭文化空间的建构、解构与重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建构   重构   文化空间   沧浪亭  
描述: 沧浪亭,一座以亭命名的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一个中国园林的经典文化符号。从“沧浪亭”初始的临水而筑,到后来发生的“沧浪亭”亭子位移事件,反映了沧浪亭丈化空间在社会-历史-空间三个维度中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而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的儒文化最终也与隐逸文化达成某种意义的妥协。
先秦诸子论孔子与孔子的圣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批判   诸子   认同   转化  
描述: 汉武独尊儒求,在于儒术已通百家.儒术通百家,虽由儒家兼收并蓄,融合诸子,亦由诸子对孔子的认同.以往学者,于儒家兼收诸子,言之凿凿,而于诸子之认同孔子,则视而不见.诸子之认同,为孔子圣化之关键,非由此,不能构见独尊儒术之全貌;非由此,不能得孔子圣化之根柢.
先秦诸子论孔子与孔子的圣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批判   诸子   认同   转化  
描述: :汉武独尊儒求 ,在于儒术已通百家。儒术通百家 ,虽由儒家兼收并蓄 ,融合诸子 ,亦由诸子对孔子的认同。以往学者 ,于儒家兼收诸子 ,言之凿凿 ,而于诸子之认同孔子 ,则视而不见。诸子之认同 ,为孔子圣化之关键 ,非由此 ,不能构见独尊儒术之全貌 ;非由此 ,不能得孔子圣化之根柢。
谭嗣同“仁本体论”的建构、解构与儒学还原——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 谭嗣同之“仁本体论”的建构
作者: 程志华   张学敏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诞辰   纪念   还原   仁学   本体论   谭嗣同   儒学  
描述: 在中国近代史上,谭嗣同是一个著名政治人物:他因参与“维新变法”而被处以极刑,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思想家:他以“仁本体”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仁学哲学体系。近期,为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围绕着其“仁本体论”,河北大学哲学系师生数次专题座谈,研讨其“仁本体论”的建构、内涵及意义。在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反”“合”三个相对集中的观点。现将这些观点梳理、修订为一组论文,不仅作为对谭嗣同诞辰之纪念,亦希对儒学本体论的建构提供一些借鉴。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