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子见南子”风波
作者: 暂无 来源: 寻根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省   《子见南子》   学术界   悲喜剧   观看   林语堂   教育界  
描述: 1929年6月8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的学生剧团在其学校礼堂公演林语堂的独幕悲喜剧《子见南子》,并邀孔氏族人观看,引发了震惊全国的子见南子案。该案在教育界、学术界、新闻界乃至政界掀起
儒之五品——兼谈教育界自身素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教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敬业精神   教师   素质要求   人格魅力   教育思想   教育界  
描述: “儒”曾是个很臭的词儿,曾被十几亿中国人“轰轰烈烈”、“史无前例”地臭骂过10年,其名之“臭”甚而排行为“九”。 近来,沾了“儒”字的人似乎香了起来。我就听到过一些誉称,如将某类商人、某类医生、某类军官称之为儒商,儒医,儒将。 细想起来,在某些有成就人物的头上冠之以“儒”,侧重指其有文化素养、文化品位。基此,“儒”字香了起来是应该的,是好事。古人所说的“儒”,也并非专指孔子本人或儒家一派,常常泛指喜欢读书而且确有学识的文化人。有时,还指某些人的文明品位、文明风范。一个人被人称之为有“儒者风”,美誉的内涵往往是多方面的。专门以从事文化、教育为业的人,往往被专门称之为“儒士”,此中也褒义多而贬义少。
古代“衙内”的那些事儿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房玄龄   文学作品   古代   元杂剧   唐太宗   违法乱纪   海瑞   杨士奇   百姓   教育界  
描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其实这类恶少或衙内历代皆有,我们不妨为现代版的"衙内"们寻寻根,看看古代衙内们干的那些事儿与如今有何异同。"恶少"与"衙内"《荀子·修身》曰:"端悫顺悌,则可谓善少矣;偷儒惮事(怠惰畏劳苦),无廉耻而嗜
张自忠文庙祭孔
作者: 吉朋辉   来源: 天津档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自忠   天津文化   民国时期   城隍庙   祭孔   文庙   天后宫   教育界  
描述: 旧时天津每年有三件大事:三月天后宫皇会、四月城隍庙鬼会和春秋季文庙祭孔。而文庙的祭孔典礼,因为事关文教.因此也就最为庄严隆重。 文庙。又称“学宫”.在古代是各地不可或缺的文教场所。文庙有两个功能:一是讲学之所,一是祭孔圣地。天津自明朝以来,儒学昌盛。先后设立了府、县两座文庙.称为府学、县学。府学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即现存的天津文庙.位于东门里大街。明清两朝.这里都是天津的最高学府和祭孔圣地。民国时期.这里仍然有天津名士严修、华世奎、赵元礼等人主办的“崇化学会”.讲经论道.提倡儒学.并且每年仍由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