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孔子民族观的历史地位
作者: 欧阳辉纯   来源: 求知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民族观   孔子   血缘  
描述: 在孔子之前占主流地位的民族观是以血缘为主体的民族观,这种民族观歧视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等民族。孔子以文化为核心的民族观取代了以血缘为主体的民族观,是民族观的伟大进步。孔子民族观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因此在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成   民族观   儒家   发展  
描述: 夏商周三代的内外服官制度,形成了诸夏与四夷不同的臣服和纳贡关系,并由此产生了民族观念和夷夏有别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观以性相近论为基础,以仁爱为指导,以是否符合礼义来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主张用夏变夷,修文德来远人。之后的儒家坚持先儒大一统思想,反对夷夏大防,主张兼容并包、民族融合,并通过理论实践和学术讨论,对儒家的民族观作出了重大的发展。
先秦诸子民族观的多元与兼融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   民族观   《吕氏春秋》   先秦诸子   兼融  
描述: 先秦时期,儒、墨、道、法等各派诸子的民族观经历了一个从多元存在到相互兼融的历史过程。在华夷对立格局的影响下,儒家提出了以"仁"、"礼"为准则的"和夷"民族观,墨家倡导以"平等、互利"为标准的"兼爱"民族观,道家主张以"无为"为途径的"自然"民族观,而法家力主以"称霸"为宗旨的"攘夷"民族观等,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战国中后期,"华夷一体"、"大一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使诸子民族观相互汲取和交融,在"德"、"和"、"大一统"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吕氏春秋》对此进行了理论总结。
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
作者: 张天圣   来源: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前479   民族观   宗教   思想   研究   前551   孔丘  
描述: 本书共分五章,其内容包括:孔子所处的时代状况与儒家思想的创立、孔子民族观、孔子宗教观、中庸与孔子的民族观与宗教观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