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胁痛的临床辨治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肝肿瘤   辨证施治   治则   肝郁   知柏地黄汤   甘露消毒丹   辨证分析   胁痛   柴胡疏肝散   临床表现  
描述: 胁痛常分为肝气郁结、瘀血停着等证型。但患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因多种病理因素夹杂致病,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诊治难度。因此,临床辨证施治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慢性肝病患者之胁痛常见以下几种证型:l肝郁碑虚型临床表现:胁痛,以胀痛为主,纳食减少,便演,乏力,多虑多疑,舌苔薄,脉弦。辨证分析:此型多因肝郁气滞而横过犯脾,终致肝郁脾虚,故胁痛之特点是胀痛。脾虚不运,则见纳呆,便搪,乏力。肝郁气结,思虑不遂,故常多虑,多疑。治则方药:治以疏肝健脾为主。用柴胡疏肝散加云等、苗仁等。必要时可加用陈皮、青皮、郁金等,以加强疏肝理气之功。2湿(热)邪阻滞型临床表现:胁痛,纳呆,口干不欲饮,或口苦,或口臭,或恶心欲呕,或身、目、尿黄。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儒或弦滑数。辨证分析: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湿遏热伏,蕴结于肝胆,终致肝经不利或肝络失养而成胁痛。湿邪阻遏脾胃,脾运不力,则见纳呆,津不上承而口干但不欲饮。若湿郁化热,则以口干、口苦、口臭、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如见身国尿黄,色鲜明,辨为湿热证(阳黄)则不难。治则方药;治以芳香化湿,清热利湿。方用三仁汤、过香正气散等加减;若为肝胆湿热,则方用龙胆泻肝汤或甘露消...
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和治疗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脾肾阳虚   知柏地黄汤   盘状红斑狼疮   免疫抑制剂   中医中药   肝肾阴虚   三甲复脉汤加减   热毒炽盛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因病机  
描述: 红斑狼疮,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尚未发现有此病的记载。中医根据本病的不同形态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对盘状红斑狼疮的皮疹有“陷疮”、日晒疮、红蝴蝶疮、鬼脸疮等名称。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病情复杂多变,虚实错综夹杂,故无统一命名。多根据不同症状的出现而命名。如散在的红斑而兼高热者,称为温毒发斑;有关节疼痛症状者则称痹证;有渗出性浆膜炎腹水症状者,则归于膨胀;有胸水则属于悬饮;有心肌损害、心慌气短则属心悸等。本病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尚未十分清楚,目前西医多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尚未寻求到高效而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能有效的控制病情,不少患者还能获得治愈。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先天真赋不足,肾精亏损,或因七情内伤,劳累过度以致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五脏六腑受损,皮、脉、肉、筋、骨失去儒养,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此为内因。另外,不少患者与曝晒有关,而且病后若日光照射则病情加重,所以外受热毒为其外因。本病在发病过程中,可出现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阴亏损、肝郁血瘀等。但在整个过程中,又会相继或反复出现热毒炽盛甚或热毒内陷,热盛风动等。若热毒内陷,则神昏指语;热盛风动则手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