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人间佛教"的先声:梁漱溟、太虚关于佛教入世转向问题的论争(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法   菩萨行   支那内学院   中国化佛教   人生佛教   梁漱溟   太虚大师   入世   人间佛教   佛教思想  
描述: 20世纪二十年代初,梁漱溟和太虚大师之间有一场关于佛教入世转向问题的论争。梁漱溟判定佛教的本质为"出世",无益于应对"此时此地"的各种危机,当重振儒家精神以把中国导向新路;太虚大师则持论相反:出世的佛教不是佛教的全体和究竟,立足人间,践行"上求下化"的菩萨行,正是佛教本义。论争所涉面不广,回合不多,无法像"科玄之争"那样引人侧目,很容易被历史遮蔽,但意义重大—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正是在论争中渐渐清晰、成型。二十年代末,太虚大师正式打出"人生佛教"的旗帜并在理论上逐步完善,印顺法师对"人间佛教"做出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以后一百年间,海内外许多高僧大德实践并证成了"人间佛教"的道路,如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台湾佛光山的星云大师等。可以说,"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传统佛教的近代化尝试,和中国现代化历程息息相关,且这个过程直至今天远未结束。所以,细致爬梳史料,理清"梁太之争"的曲直,可以一窥近世佛教面对"古今"、"中西"、"中印"、"儒释"等诸多错综关系时的复杂处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当代佛教的各种面向和当代"人间佛教"的弘化实践。
论蒲松龄与佛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净土   菩萨行   佛教信仰   净土宗   六道轮回   见性   信奉者   禅宗   自性   儒家  
描述: 佛教于东汉时传入我国,至唐代达到高潮,宗派繁多,义理精微。至宋,元渐衰,至明、清而更加式微。有的宗派甚至已经后继无人。惟禅宗与净土宗,则因其简截方便,仍在广泛流行。但信奉者大多已经不株守于某一宗派,甚至倡导儒、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