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批判·汲取·消融——从儒对佛的批判看儒对佛的消融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   批判   消融   汲取  
描述: 儒佛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备受关注的问题。儒学从伦理道德、王道政治等经验层面对佛教进行批判的同时,汲取佛教精华,重新发掘、解读儒家经典,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从形上的高度揭示佛学的缺弱,为时人提供了不弱于佛教的安身立命的终极依托和形上关怀,进而消融佛学,形成了宋明理学的繁荣局面。
论王岱舆对佛教的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批判   王岱舆  
描述: 王岱舆在阐释伊斯兰教时,对佛教中与伊斯兰教相冲突的地方进行了批判。他对佛教本体论、佛教人性论、佛教伦理观、佛教中的偶像崇拜行为进行了批判。王岱舆还批判了佛教中的生死轮回观念,并依据伊斯兰教原则,提出
罗钦顺对佛学的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批判   罗钦顺  
描述: 罗钦顺认为佛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在社会上和思想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佛氏与“吾儒“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性”理解不同。佛教唯识宗将“八识”中的“阿赖耶识“视为超然自足、永恒不变的本体,而且以本体为真,以现象为妄,其错误在于割裂了本体与现象的关系,又混淆了真与妄的标准。
儒文化逻辑结构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   儒文化   逻辑结构  
描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 ,并对现代中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我们在肯定、利用儒家文化积极效用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它与现代社会制度及价值观的诸多龃龉。本文认为儒文化最致命的缺陷是逻辑结构失衡 ,导致儒文化体系中非此即彼的绝对化思维模式盛行 ,结果是儒文化诸多诱人的诺言走到了它们的反面。
浅析《阅微草堂笔记》对文人批判背后的内在诉求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批判   诉求  
描述: 清代纪昀撰写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内涵颇丰,而其中一股尤其不可忽略的思想就是对文人的批判。在纪昀的文章中所涉及的文人多为官僚大夫、秀才士子和乡里老儒三类,文中对他们的批判主要从道德败坏、读书
《红楼梦》对儒家思想的承载与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承载   红楼梦   儒家思想   批判  
描述: 中国儒佛道思想对《红楼梦》的影响十分深刻,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核心,对《红楼梦》的影响尤为突出。《红楼梦》对儒家思想有着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愫,其中既有正面的表现和承载,也有负面的抗拒与批判,使小说呈现出思想意蕴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红楼梦》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红楼梦》   继承   批判  
描述: ,寄寓的是对家国的忧虑,对儒释道哲学思想特别是始终占据封建社会主导与核心地位的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反思。《红楼梦》融入了丰富的儒家思想,既有正面的继承与阐述,也有反思与批判,极大地深化并拓展了《红楼梦》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底蕴。
《红楼梦》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芒种(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红楼梦》   继承   批判  
描述: ,寄寓的是对家国的忧虑,对儒释道哲学思想特别是始终占据封建社会主导与核心地位的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反思。《红楼梦》融入了丰富的儒家思想,既有正面的继承与阐述,也有反思与批判,极大地深化并拓展了《红楼梦》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底蕴。
《女勇士》对中国儒家思想的理性认同和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批判   理性认同  
描述: 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对中国儒家思想持理性认同和批判的态度,其中:白虎山学艺是对儒家修身思想的认同;花木兰杀敌立功是对儒家外王思想的认同;花木兰解甲归隐是对儒家孝道思想的认同;无名女子投井是对儒家从一而终道德戒律的批判;女性建功立业是对儒家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批判
先秦法家重刑主义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法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刑主义   批判   法家  
描述: 先秦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之学,以"刑名法术"为核。其所谓"法"者,若指向法律,则坐实于刑。重刑主义是法家思想的必然归宿,其理论基础包括任力不任德的实力主义、性恶论、重刑爱民论、民众愚昧论等;其内容包括刑主赏辅、"刑用于将过"、"以刑去刑"、"重刑连其罪"等。作为君主专制政治暴力统治的思想基础,重刑主义学说荒谬、残忍,必然导致对生命的蔑视、民生的摧残、基本人权的践踏,秦朝的暴政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汉朝以后儒、法合流,重刑主义遂成为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之一,影响深远,至今仍有必要认真检视与深刻反思
< 1 2 ... 132 133 13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