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论早期儒学发展的两个向度:从子夏、曾子思想差异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夏   孔子   早期儒学   曾子  
描述: 子夏和曾子对儒学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思想。将二者思想进行比较,最能体现早期儒学发展的两种不同进路:一、子夏重学,以博学多识为手段,进而践履儒学,属"道问学";曾子重视个体内在人格的完美,注重向内求索,处处以"德性"为尊。二、子夏特别重视礼乐制度,注重礼的外在规范对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子夏的修身是由外入内。曾子的修身是由内至外,主要途径是自我省思。三、子夏强调修己以安人,注重外在功业,而曾子则更注重修身养性。四、曾子将孝置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尊地位,是一种"孝本论"的哲学,而子夏对孝则较少谈及。总之,子夏之儒与曾子之儒究其实质是学问进路的不同,实际上是"道同而术不同"。
“儒墨之争”的文化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祖国(综合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文化反思   传承创新   早期儒学   早期儒家   孟子   创新路径  
描述: · 儒家在坚守仁学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又吸收墨学之“义”,走出了一条主体性传承与包容性创新之路。 早期儒学的传承创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传承的结果,又是在排拒与融合其他学说的结晶。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儒、墨两家争鸣的重头戏,对儒、墨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凸显出早期儒学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一 儒家以修身为前提,以礼仪训练与文化教养为己任。但在战国时期,世袭宗法贵族的统治地位已被军功新贵族取代。新的统治者忙于富国强兵事务,对儒家倡导的礼文化毫无兴趣。百姓迫切要求停止战争,期待早日过上安宁的生活。墨子作为一名普通的下层手工业者,对民众的疾苦与诉求了如指掌。他认为,儒家宣扬的礼文化很可能成为贵族的帮凶,无益于百姓民生。墨子认为儒家在社会上起到了极坏的作用,遂展开了对儒家的激烈批判。 《墨子·公孟》篇批评儒家有“四政足以丧天下”。其一,儒家不重天、不信鬼,导致社会上的恶人毫无宗教敬畏感,民众也失去了批判社会的武器。其二,厚葬久丧,既耽误生产,又靡财费时,加剧生活贫困。其三,弦歌鼓舞,助长统治者的奢侈腐化生活。贵族们的一顿饭“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墨子·辞过》),如果再沉溺于弦歌乐舞之中,奢侈之风会更加兴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