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樊迟问稼故事所见先秦儒农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樊迟问稼   儒农关系   农史研究  
描述: “樊迟请学稼”是《论语》中的一个故事章节,历来解读不一,若将此事置于农史学科视野审读,或可研判先秦时期儒家与农家之关系。从樊迟问稼之内容看,先秦农家有农官(农稷)之学、农技之学和农户之学三种流派。从樊迟问稼之对象看,孔子时代诸子百家自成派系,各有术业,专门化的知识体系已经形成并有了各自独立的发展,儒家与农家处于相互疏离的对等关系。从樊迟问稼之主体意图看,儒家弟子樊迟意在探索一条适宜于儒者的农业道路,即在儒家与农业之间寻求建立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中华农耕文明伦理观的历史足迹及城乡二元结构伦理溯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伦理   中华农耕文明   儒教   儒家   理学  
描述: 中华农耕文明的核心是儒、道、佛融合一体,以儒教为主的伦理观。它经过家族关系的自发演化,以礼乐的形态衍发于西周的封建时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城乡二元结构的伦理观萌芽于此初现。商鞅变法发展了管子的耕战论,秦政权借以将农民与土地紧密连属,建成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定型;汉承秦制,益以儒家纲常伦理系统,构成分散的农民与中央集权大帝国的伦理支柱,城乡二元结构趋于完善而巩固。儒家伦理观经隋唐的儒、道、佛的互相融合渗透有所光大,但对城乡二元结构无所触动。宋以后,由道学而理学,儒家伦理日趋僵化。儒家伦理观引导我国走过艰难、光辉的道路,但随着世界进入工业时代,与海洋、工商文明相比,传统的农耕伦理观相形见绌。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的三次败绩,进一步揭露了儒教伦理的不足恃。我国历代政权在保护城市利益的同时,不自觉地巩固了农村的落后,城乡之间形成历史性鸿沟。目前统筹兼顾的城镇发展计划,显现城乡差别走向消除的曙光。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彻底破除之时,应为我国新的伦理观萌发之日。我国传统农业伦理中富含普世价值的优秀基因,将投身历史的熔炉重新锻造,与其他文明的伦理系统相融合,蜕变孕育全新的中华伦理观,对人类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传统农民的耕读情结——“留下我们的记忆”之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   基本的   农业社会   传统农民   矛盾与冲突   耕读传家   中国农民   乡村社会  
描述: 儒家有"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2的说法,似乎把耕与读看作是矛盾的东西。但是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耕与读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传统社会各阶层中农民无疑是受教育层次最低的,但是他们又是最重视教育的群体之一。"耕"是农业社会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读"是格物致知
清以降乡村绅商的形成及其社会经济功能——以湖北羊楼洞雷氏等家族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经济功能   乡村绅商   羊楼洞  
描述: 湖北羊楼洞是中国青砖茶的故乡。清以降 ,当地茶叶商品经济的发展 ,刺激了传统士人弃儒经商 ,因而在羊楼洞形成了一个以业茶为主的绅商群体。他们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历史片《三国演义》中的农业历史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时期   传入年代   农业历史   《三国演义》   民国初年   西洋苹果   玉米地   敦煌壁画   自动旋转   历史片  
描述: 历史片《三国演义》中的农业历史问题《三国演义》是建国以来所拍的电视剧历史片中相当成功的一部。编剧、导演对场景的安排,也相当重视历史背景,注重历史的真实性,但是在处理有些农业历史事件时,却考虑欠周,时不时的露出破绽。下面举几个例子:一、诸葛亮舌战群儒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