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来世观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对比
作者: 暂无 来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对比   近代以来   基督教文化   中西方文化   齐家治国   中西文化  
描述: 自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层出不穷。二者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成为对比研究的出发点。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一直以来是向往天堂(来世)生活的;而中国本土儒道教则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本文试图梳理中西方各自宗教中的来世观,并以此探讨中西文化中不同的价值取向。
王安石“新学”名称由来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考辨   荆公新学   “新学”   名称由来   官学化   王安石变法  
描述: 近代以来,王安石变法及荆公新学渐成学界研究的热点,各种相关论著层出不穷。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研究中存在较多的功利用世趋向、政治性纠葛以及偏重宏观叙述等等,而对于一些具体的基础性的研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实际上,如果我们要研究王氏“新学”,首先就得清楚“新学”概念是如何得来的?有什么样的意蕴?与王学官学化有何关系?显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探讨王安石的学术思想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学界对此涉及较少。方笑一先生最早在《北宋“新学”名义考论》中指出:“‘新学’一词在王安石的时代已成为其一派学术的专称,尽管这一名称隐含贬义。至于‘荆公新学’一词,则是全祖望的创造。”(《人文中国学报》2005年第11期)但其过于依赖反对者之口而忽略其他,并且其考察存有不周详之处。本文围绕荆公新学官学化进程以及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结合前人相关研究,试图就这一问题加以分析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新学”就字面意思而言,可以作为一种新兴学术的泛称,历代皆有,内涵因时而异,如近代“新学”多指西学。在宋代,“新学”名称最早用于指代宋初与汉唐章句训诂经学迥异的义理之学。宋初诸儒孙复、胡瑗、石介以义理释经,皆可谓“新学”,这里的“新”包含了对传统经典诠释的...
中国传统农民的耕读情结——“留下我们的记忆”之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   基本的   农业社会   传统农民   矛盾与冲突   耕读传家   中国农民   乡村社会  
描述: 儒家有"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2的说法,似乎把耕与读看作是矛盾的东西。但是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耕与读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传统社会各阶层中农民无疑是受教育层次最低的,但是他们又是最重视教育的群体之一。"耕"是农业社会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读"是格物致知
张之洞与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以来   中西方文化   中国   冯友兰   张之洞   西洋文化   传统儒学  
描述: 冯友兰曾经对近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说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话:“西洋文化之所以是优越底,并不是因为他是西洋底,而是因为他是近代或现代底。我们近百年来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底,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底。”(冯友兰:《三松堂全集》)近代以来西学的冲击来势汹汹,中国传统儒学应对乏术,统治了中国两千年的儒学信条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晚清的政治危机正是以儒学危机为核心而展开的。面临西学冲击,中国将走向何方?文化保守主义,是一部分人的选择,而张之洞正是这一部分人的代表。 在辜鸿铭,这位曾经在张之洞幕府供职二十余年的晚清怪杰看来,“周之末季自荀卿以后无儒者,今自张文襄以后亦无儒臣”(《辜鸿铭文集》)。“儒臣”正是张之洞毕生追求的人格理想。他在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引下接触了西方文明,通过“中体西用”思想回答了学习西方与维护道统之间的关系,强调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有限地吸收西方文明,试图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价值的固守来维持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反映出一位末世“儒臣”对儒学正统的调适与坚守。作为晚清官僚中的学者,学者中的官僚,张之洞的从政与为官具有一种独到的儒家文化特色,他始终力图为自己的为政治民之道寻求一种学理上的解释。
韦云淞将军在崇左二三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春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广西省   灌溉工程   龙州   水利建设   中山公园   民间传说   将军   海渊   兴修水利  
描述: 近代以来,广西容县因出将军多而被喻为民国将军之乡。民间传说:"五省主席十六军,二十厅长十四师;百卅县长八十团,四十名将天下知。"韦云淞将军就是其中之一。逆境中成长的陆军上将韦云淞,字世栋,号云淞。1891年农历五月十一日出生于广西容县松山镇儒地村一个贫寒家庭。祖父韦照虽然是清末的秀才出身,可家里仅有供一家数口度日的
一位“学而优则仕”的现代儒者:读严春宝《一生真伪有谁知:大学校长林文庆》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近代西学东渐   中国文化   价值理念   现代生活方式   大学校长   儒学思想   新加坡   儒家文化   学而优则仕  
描述: 儒学本以治国平天下为使命,但近代以来,对儒学的研习却日益与现实人生疏离,而退居为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界)少数学者的专门职业。虽然近几年在民间也兴起一些读经、讲学之类活动,儒学似乎呈现出在社会上复兴的迹象,但毕竟势单力薄,其效甚微。关注儒学命运的人不免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即儒学究竟能否与由西学主导的现代生活方式相容?实际上,自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中国仍不乏有躬行实践之儒,在事业上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他们的学行或可以为我们重估儒学的价值及评判
中国佛学与近代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无神论、宗教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熊十力   中国佛学   佛学思想   支那内学院   佛教   佛学研究   中国近代哲学   唯识学   近代佛学  
描述: 近代以来,佛教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汉藏佛学和中外佛学的沟通和交流,唯识思想的广泛流行,都对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发生一定影响。佛学思想,在近代曾被一些思想家、革命家用来作为思想武器,并受到一些哲学家、学者们的重视。一些重要的文科大学都曾开讲佛学,佛学还被写进了一些哲学史著作。佛家因明的逻辑思想和佛学精致的名相分析,对整理中国传统思想有极大的帮助。近代学者在佛学研究中取得的可喜成就:有的糅合儒佛思想,用儒学改造佛学,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有的则把佛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用新的方法对佛学进行整理、研究,攀登了近代佛学研究的高峰。这一切,都丰富了中国近代哲学的思想内容。
传统文化研究的鼎力之作——评《中国儒学史》七卷本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中国传统文化   新儒学   儒学史   思想史   太平天国   文化研究   儒家文化   主导地位   中国儒学  
描述: 无庸置言,由于特殊的历史土壤,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正因为如此,儒家和儒学,始终是治中国文化史、思想史者所关注的焦点。两千多年来的封建时代固不必说;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从太平天国、改良运动到辛亥革命,如何对待儒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