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孟》、《荀》中的孔子觀及其延異
作者: 郭梨華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荀子   孔子   孟子  
描述: 《孟子》與《荀子》中各有一幅孔子圖象,彼此之同,可以發現「孔子」在孟、荀哲學中具重要聖人形象,同時也可見儒學之精神所在;彼此之差異,則說明孟、荀哲學所理解的「孔子」圖象有別。這一種現象,除了說明「孔子」圖象的多元性之外,也說明了哲學在傳統承績之餘,不同哲學家的轉化與擇取。
荀子之“仁”与孔子之“仁”
作者: 黄怀信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先秦各家,“仁”学的概念并不完全一致。孔子的“仁”,含义基本上都是具体的,其实质皆是“爱人”——关爱他人。子思之“仁”已较抽象,内涵己超出“爱人”的范畴。考察苟子之“仁”,其实质亦皆是爱人,与孔子之“仁”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苟子对行仁有更进一步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孔子的仁学。
孔子、孟子、荀子的和谐社会理想述论
作者: 孟祥才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春秋末至战国时代出现的思想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思潮中,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各主要思想学术流派,都推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其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法家的“不分贵贱亲疏,一断于法”最具代表性。这其中,儒、道两家的构想中,和谐社会理想成为主旋律。这里,只就其时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的和谐社会理想作一概括的论述。 孔子和谐社会的理想是“老安少怀”。指导理念是“仁者爱人”(《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雍也》)等三个层
荀子思想的位置与当代新儒学的路径:由马一浮和钱穆论荀子来管窥
作者: 李虎群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苟卿生当战国末期,秦代立法、两汉传经多赖苟子。但自唐末两宋以来,道学兴起,绌苟而扬孟,荀子被判为“不醇”,辟为儒家“道统”之外,地位遂渐趋低落。近代以来,随着先秦诸子学研究的兴起,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等对苟子或贬或尊,莫衷一是。近年来,学界荀子研究渐热,正重新论断其在中国儒家发展历史中的地位,似多于荀子抱同情态度:而马一浮和钱穆作为现代中国的两大通儒,虽然在论及荀子时的角度各不相同,却不约而同地基本认同宋儒的判定,把荀子放在了儒学传统中类似的位置,这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并由二位先生的学术论断思索当
儒家精神方向的确立、偏离与贞定:原始儒学精神历程论纲
作者: 蒋国保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思孟学   派荀子学派   儒家精神   世俗   神圣   儒家  
描述: 原始儒家的精神方向由孔子确立而为孟子、荀子所传承,因而要探讨原始儒家精神历程就必须把握的孔孟荀思想上的渊源关系。但以往关于先秦儒学的研究,都是以一元(孔子)二支(孟子、荀子)模式来解释原始儒学精神发展,将孟荀思想解释为是对孔子思想之不同取向的发展。而本文则是从偏离与贞定的角度来论述孟荀与孔子在思想上承续关系,以说明孟子思想取向是对孔子所确立的儒家精神方向的偏离,而荀子思想取向则是对孟子之偏离的贞定,使原始儒家在精神上回归孔子的立场。
“儒”的自我理解:荀子说儒的意义
作者: 陈来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的“儒”字资料,于是引起诸多大家学者纷纷“原儒”,企图找出春秋以前儒字的本义,从而说明儒家思想的起源和春秋末期“儒”的特质,以呼应20世纪前期对儒学的批评和关注。1其中方法论上的问题我在拙著《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中已经作了分析。
荀子“非儒”浅说
作者: 徐庆文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荀子战国时代儒学的集大成者,对儒家的内部派别进行了梳理。荀子站在自己的学术立场上对孟子、子张氏儒、子夏氏之儒、子游氏之儒进行了批判,指出了他们的理论缺陷。荀子的“非儒”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洞察到儒学内部学派之间的理论漏洞而试图矫正和修补,是对儒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从“不在场”到“不在场”:由朱熹的荀学观看荀子在儒门道统中的陆沉
作者: 王广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荀子   朱熹   荀学观   道统  
描述: 在儒学发展史上,荀子和荀学曾经一度遭到陆沉的命运,这其中同朱熹对之所作的判定密不可分。论文梳理了荀子在儒门中的地位变迁,得出其在儒门道统中的“不在场”状态自荀学创立伊始就开始了,只是到了中唐的韩愈起才结束了这一状态,但随着道学兴起,荀子又重新进入了“不在场”状态。论文由朱熹的荀学观管窥到苟子陆沉命运的关键所在,即与孟子性善论迥异的性恶论,认为性恶论之所以成为朱熹诟病的焦点,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在“何谓儒学”问题上,汉唐儒者与宋代儒者的理解存在分歧;另一个是在切入儒家之道上,荀子与孟子的向度各自不同。最后得出:由于宋儒与汉儒相比,在安排秩序和安顿生命问题上,更着眼于安顿生命,更偏重开显儒学所具有的内圣学资源,所以朱熹拒斥了着眼于安排秩序的荀子,选择了在安顿生命上有着独特智慧的孟子,从此,荀子在儒门道统中遭到了陆沉的命运。
批判与建构:荀子社会批判思想研究
作者: 苗润田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理性的眼光审视一切,批判各种不合礼义的1仁道德行为(《不苟》),批判“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荣辱》),鞭打相术(《非相》);品评诸子百家之学——“非十二子”,痛斥“假今之世,饰邪说
试论荀子礼法结合的政治理论及当代价值
作者: 卫春回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荀子   礼治   法治   性恶论  
描述: 荀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礼”。但对“礼”的论述却与传统儒家有很大不同。他以“性恶论”作为论述的前提,并由此将礼治与法治有机结合,给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礼法结合的政治模式实际上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采用的指导思想,其思想资源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