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台湾的孔氏与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有教无类”   台湾地区   马英九   儒学   19世纪末   台北市   孔庙  
描述: 2006年9月28日,台北孔子公祭由马英九市长主祭。台北市孔庙是19世纪末随着台北正式开府而落成。1949年以后,蒋介石为台北孔庙颁发"有教无类"匾额后,台北孔庙成为台湾地区举行祭孔大典的所在地,这里的祭孔大典是目前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祭典之一。
最后的世袭官职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家族   儒家传统文化   孔子   官职  
描述: 孔佑仁快两岁了。他还在学习走路和说话,但他的未来已经基本确定作为孔子的第80代长孙,他将承袭孔氏家族的“奉祀官“一职。这是中国目前仅存的世袭特任官,专为孔子嫡长孙特设,主要任务是祭祀孔子以传承儒家传统文化。[第一段]
浅析道儒两家政治思想--以“小国寡民”和“大同世界”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小国寡民   孔子   大同世界  
描述: 老子的“小国寡民”和孔子的“大同”世界分别代表了道儒两家的政治思想,是有为与无为另一面。老子的“小国寡民”是对所处时代动乱而欲回归自然的想法,而孔子的“大同世界”则是对先王的一种理想构思,有复古的倾向。所以两者有着极大的区别,对后世的影响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收藏:西汉楚王墓玉器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有汉一代,自刘邦公元前206年建立汉朝开始,至公元220年灭亡,国祚426年。汉代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使中国古代文化步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强盛的国力、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汉代玉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条件。 两汉时期,徐州是西汉楚国及东汉彭城国的封地,其周边分布着众多诸侯王陵墓和贵族墓地。建国以来,在徐州地区考古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汉代玉器,徐州博物馆也成为了中国收藏汉代玉器最丰富、最精美的博物馆之一,该馆所藏玉器以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最为重要。 狮子山楚王墓考古发掘现场 楚王墓位于徐州狮子山西麓,1994年12月至1995年4月,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对其进行了发掘。据考证,该墓主人为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下葬时期为公元前175至公元前154年。狮子山楚王陵墓室雄浑宏大、结构奇特,虽经盗扰,仍出土玉器达200余件,精美瑰丽,蔚为大观。 为何狮子山楚王陵虽遭盗扰,却仍留下较多珍贵的玉器,盗墓者为何弃而不取?玉器专家古方解释道:“从各种迹象看,这座墓被盗的时间距离下葬年代不远,当时对盗墓者的惩处极其严酷,盗墓者不敢盗取象征地位与身份的玉器,而金银则可以熔化后流通使用, 所以只盗金银而不取玉器。” 对于这批玉器在汉代玉器中的地位,古方认为:“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是汉玉的极品,在此之前我们没看到过用料、雕工如此精美的玉器。这批玉器出土后,我们对西汉早期的玉器就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个墓的年代处于文景时期,玉器正处于从战国风格向汉代风格过渡的阶段。” 玉兽首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现藏于徐州博物馆。此件玉兽首为丧葬用玉,是楚王玉枕两端的组件,用玉质上佳的和田青白玉制成,采用高浮雕和透雕技法雕琢而成。兽首阔鼻,大口,长眉,双目圆睁,眼球中央浅浮雕出一个圆形瞳孔,卷起的双角自耳后绕出,额部有高浮雕冠状纹饰。构图复杂而严谨,线条流畅而生动,把瑞兽刻画得既威严又无恐怖感;1994年12月至1995年4月,狮子山楚王墓正式发掘。由于该墓发掘对汉代考古、典章制度、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楚王墓中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晚期的传统特色,尤其吸收了楚式玉器的风格,形成了雄浑大气、飞扬灵动的艺术风格。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较多玉龙佩和龙纹玉器。龙或昂首挺胸,或回顾蜷体,水滴形目,眉骨尖凸,大口巨张,尖牙外露。龙的造型轮廓线条富于变化,起承转合,特别头部、腿部的轮廓转折强劲,充满了强烈的肌肉张力和扭曲动感,与西汉后期表现龙的温顺、静谧的艺术风格大异其趣。 楚王墓中一块“几字形龙”玉佩,玉龙鬣毛飞扬,威风凛凛,与安徽寿县的战国楚墓里的龙形佩类似,说明其造型 受战国楚式风格的影响;另有一块“S形龙”佩,玉质晶莹细腻,造型凌厉乖张,在战国各个诸侯王墓葬中从未出现过,据古方推测,它有可能原是周天子之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S”形玉龙,现藏于徐州博物馆。1999年徐州博物馆的新馆落成时,这件龙形玉佩的外形被确定成为徐州博物馆的馆标。 公元前256年,秦国灭周,周王室的金玉珍宝尽归于秦,公元前206年,秦又为项羽所灭,秦宫室里的奇珍异宝 又被他掠到了都城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器物的曲折流转,也成为西汉楚王墓中拥有如此众多战国风格玉器的原因之一。 除了造型,西汉早期玉器的纹饰也基本继承了战国末期的风格,主要有乳钉纹、蒲纹、谷纹、勾连云纹、勾连乳钉纹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璧、玉珩、玉龙佩、玉杯等,表面大多装饰着这些排列规则、疏朗的几何纹样。 楚王墓中之所以存在这么多战国风格玉器,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西汉早期的用玉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玉器发展史上看,战国晚期到汉武帝亲政以前的西汉是一个完整的时代。其实,不单是战国晚期跟西汉早期的玉器难以完全分开,商晚期跟西周早期、西周晚期跟春秋早期、春秋晚期跟战国早期的玉器也都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玉器风格的过渡要晚于朝代的更迭、制度的变迁。”古方说道,“玉器的演变,要晚于青铜器或者陶器的变化,陶器变化最快,其次是青铜器,再其次是玉器,玉器要完成整个风格的变化可能要滞后于制度建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滞后的原因与玉本身的质地与性质有关。“玉是坚固耐用的,不容易坏,又是极为珍稀的,那么一个朝代灭亡的时候,这个朝代的玉器会被留下来。一个新的朝代建立,它的礼仪制度、佩玉制度是慢慢建立起来的,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在新的制度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这些前朝的玉器要么就直接使用,要么就磨掉纹饰重新雕琢,总是会带有一些前朝的遗风。”古方解释道。 具体到西汉早期,当时各诸侯国“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诸侯王的宫殿、官吏制度,甚至礼仪制度都跟京师的皇帝一模一样。文、景帝时,诸侯王势力正值高峰,楚国又是“连城数十”的大藩国,楚王墓中的玉器自然也就格外精美,并且因为没有僭越之虞,可以大胆地沿用战国时期留存下来的精美玉器。 这一情况直到汉武帝即位初期才得到改变。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即位后,朝政依然把持在窦太皇太后手中,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汉武帝开始放手改革,实行推恩令,大举削藩。自此以后,势力大为削弱的诸侯王已经没有能力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作出媲美皇家的玉器。另一方面,新的礼仪制度得到确立,诸侯王也不敢再使用天子之制的玉器了。 “汉武帝时期用玉制度的深刻变化,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尽管西汉晚期和东汉时期的玉器造型和纹饰有所变化,但用玉制度基本没变,而且越来越严格。因此,所谓汉代玉器的风格,是在汉武帝时期才真正形成的。”古方说。 汉代玉有一种著名的雕刻技法叫“汉八刀”,其刀法极为简单,走势呈“八”字形。“‘汉八刀’风格在狮子山楚王 墓玉器里是看不到的。”古方说,“‘汉八刀’的出现,原来都认为是在东汉,从出土玉器上看,我认为最早在汉宣帝(汉武帝之孙)时就已经出现了,西安张安世(汉宣帝时的大臣)墓中就已经出土了‘汉八刀’风格的玉蝉与玉猪。到了东汉,就已经是清一色的‘汉八刀’了。” 玉蝉与玉猪都是丧葬用玉,前者放入死者口中,称为“口琀”,后者放在死者手中,称“玉握”。因为是一次性给死者用的,所以其雕刻的刀法也就较为简单粗率,不像战国玉佩那样“游丝毛雕”。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中也有玉蝉,但其上有孔,为死者生前佩戴所用,其风格写实逼真,与“汉八刀”风格截然不同。 狮子山楚王墓中也有完全汉代风格的玉器,最典型的就是金缕玉衣。这件玉衣出土时严重散乱,金丝已被盗墓者抽走,玉衣片散落一地,经收集整理共有4000多片,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形小而薄,用料讲究,磨制极精。 用金缕将其重新编缀起来以后,有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等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模仿人体相应部位形态制成的,组合起来整体和人体形状相同。当时的楚王便是身着这样的玉衣入土为安。汉代玉衣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几个等级,墓主身份地位不同,玉衣用的缕也不一样。西汉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与王侯均可使用金缕玉衣。所以,“从狮子山楚王墓中的玉衣大概可以看出当时汉代皇帝的玉衣形貌。”古方说。 玉衣的出现与当时的葬玉文化直接相关。汉代儒、道二元文化盛行,儒家提倡孝道,主张“事死如生”,因而厚葬 之风盛行;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羽化升仙”,加之时人迷信玉是通天的灵物,能保护尸体不朽。所以汉代玉文化在丧 葬习俗中有较大发展。 玉衣也并非横空出世,一般认为,它是由先秦时期的“缀玉面饰”演变而来,所谓“缀玉面饰”,就是将做成眉、眼、鼻、口形状的玉石片,按一定的形状排列,缀附在织物上,再覆盖于死者面部,也称“玉覆面”,有的死者身上还缝缀有玉石片,这种缀玉面饰就是汉代玉衣的雏形。 玉衣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用的玉料经过开料、锯片、磨光及钻孔等,每一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才能让片与片之间自然舒畅地衔接,这需要有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整个玉衣制作过程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相当惊人,据推算,汉代制作一件玉衣,约需一名玉工费十余年的功夫。 这样庞大的工程只有可能出自官营作坊。“汉代的玉器作坊控制在皇室或者王室手里,生产出的玉器仅供皇室或者王室使用,民间不得使用。”古方说。当时的玉器并非商品,而是一种礼仪用器,森严的礼仪制度将玉器的精美推向了高峰。 汉代玉器的材料丰富多样,新疆和田玉,甘肃、陕西所产透闪石玉,以及玛瑙、水晶、琥珀、煤精、绿松石、滑石等材料皆被广泛使用。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中,除了玉质优良的和田玉,白色透闪石质地的玉器也有不少,这些玉器颜色偏白、偏透,结构略疏松,玉器边沿往往泛有褐色饴糖斑,与和田白玉区别明显,此类玉料有可能产自甘肃地区。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玉器玉质之精良,琢玉工艺之精湛,在汉代墓葬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市面上类似狮子山西汉楚王墓的玉器可谓凤毛麟角,罕见真品,这也就催生了仿古玉行业的发展。要知道,徐州不仅是汉墓分布、汉玉出土最密集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仿古玉的重镇之一。 此件金缕玉衣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时严重散乱,金丝已被盗墓者抽走,玉衣片散落一地,经收集整理共有4000多片,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形小而薄,用料讲究,磨制极精。上图为重新修复后的金缕玉衣,现藏于徐州博物馆。
卷首语:茶之韵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和同事去京都看日本寺庙,行至金阁寺门口,被同事一把拉住,递来一杯飘着小金片儿的凉凉的抹茶水。一口下去,顿觉舒适清冽、神清气爽。不管是不是因为天气太热、凉水解渴,我都对日本的抹茶有了从感官到内心的好感。 客观来说,全球的茶和茶文化都发祥于中国,并非一定要争出个最早就显得体面,知晓茶的起源和发展,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有史料记载以来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唐人陆羽所著《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若此说可信,则从公元前两千多年起,中国人就始和茶结缘了。而茶叶真正的勃兴是在唐朝,此时,茶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茶成了举国之饮。但是那时候的饮茶方式和现在不同,唐朝人把茶研磨成末,煮而饮之。日本人来中国学习,遂将抹茶之道传回国内,经过千年的发展和演绎,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讲求茶禅一体,并遵循“和敬清寂”的精神理念。 与日本至今保留抹茶的习俗不同,中式饮茶习惯几经变化。宋人扬弃唐人抹茶之法,改以点茶为主。元明时期,又从点茶向泡茶过渡。明朝以后,中国茶彻底不用磨末之法,全部泡而饮之了。中国的茶文化也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把诗、画、乐和品茶融为一体。 千百年来,中国茶通过各种路径向世界源源输送,在输出茶叶的同时也输出着与此相关的中国文化。且不说中国的近邻日本和韩国,在17世纪的欧洲,据说王室婚嫁都以陪嫁品中有茶叶和中式茶具为傲,饮茶在欧洲一度被视为身份的象征,连喝剩的茶渣,都经常被仆人拿到市面上去赚点外快。因其在全世界备受追捧,种植茶叶的国家也逐渐多了起来,斯里兰卡、印度、印尼、肯尼亚、日本等国都成了产茶大国,茶叶贸易也空前活跃着。 说来比较有趣的是,中国数千年的饮茶文化经过日本、英国等的本土演绎,摇身一变成了另一种“舶来品”,重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工作之余来一杯英式下午茶,好友相聚来两盏日式抹茶,已经成为年青一代讲求生活品质的必要元素。这样一种传播和再演绎的过程,其实有点类似我们本期要为大家介绍的黑茶文化:据说茶马交易最早是从绿茶开始的,但因交通工具所限,茶叶要在路上经历数月颠簸,几经淋湿与晒干,这种干、湿互变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了发酵,产生了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茶品,因此也有“黑茶成于马背”之说。而黑茶也因其独特的茶香与功效受尽追捧。茶叶的酵变与文化的演绎遂显得惟妙惟肖。 忙碌工作,一日三茶的雅兴固然难得,但繁忙之余,仍可偶尔煮一壶泉水,泡一壶上好的黑茶,听一曲高山流水,细品茶香,回味那些与茶有关的文化交汇与融通。愿本期黑茶史话丰富你茶叶知识的同时,也能助你更加敏锐于生活的回甘。
生活家苏东坡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西南部,岷江的中游,古称眉州,两宋期间有数百人考取进士,是中国历史上的进士之乡。1037年1月8日,苏轼诞生在今天的眉山市三苏乡。那个时代,中国是个巨大的乡村,和大多数婴儿一样,苏轼生于乡间。两年后,他
台北:悲情城市的“小确幸”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士林夜市是台北颇具规模且具相当知名度的夜市之一,有超过500家店面和摊贩。中原口味、闽南菜系、客家美食、各国料理等,各种口味在这里不断融合,演变出令人激赏的台湾美食版图。 市长拥有定义城市的权力。1996年3月21日,陈水扁就任台北市长,将“总统府”前的介寿路改名为凯达格兰大道,旁边的广场改名为凯达格兰广场。 就这样,一个早期生息于台北盆地的原住民部落,终于被人缅怀,出现在全台最重要的政治空间。遗憾的是,这个举动只有象征意义,凯达格兰族早已汉化,空剩一个美丽的族名。 凯达格兰族属于南岛语族,祖先来自哪里,没人弄得明白,台湾学者猜测可能是菲律宾群岛。按照陈水扁的政治观点,他或许在为台北寻找更古老的地基,比任何汉族移民都更早——虽然那里只有凯达格兰族的神话与风俗。这自然也是一个政治动作,不妨一笑置之。不是所有民族都能建造城市的,尤其是台北这样复杂的城市。 台北是一个面积达243平方公里的断陷盆地,自然条件优越,群山环绕,又有几处缺口沟通外界,北接基隆,南连桃园,淡水河自南而北入海。明末,当汉人、荷兰人、西班牙人来到这里时,曾经与平埔族凯达格兰相遇,盆地里散布着他们的数十个聚落,大约有数千人,过着种稻、渔猎的生活,属于母系社会。 汉族移垦台湾,以台南府城为基地,由南向北推进。1709 年,泉州移民戴伯歧、陈宪同、陈逢春、赖永和、陈天章五人合股组成“陈赖章垦号”,向官方申请,获得了开垦大加蚋草地的权利,移民们才开始一批批进入台北盆地。一百多年后,淡水河畔的艋舺成为北台湾最繁荣的港市,船舶从淡水河口联翩而至,在艋舺码头装卸货物。时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称,将台南、鹿港、艋舺列为全台三大城镇。 艋舺的核心是龙山寺,一座装饰华丽的闽南风格寺庙,人潮汹涌,香火鼎盛,如同所有的闽南寺庙一样,儒释道合一,供奉妈祖、关帝、朱子、文昌帝君、四海龙王、城隍爷、计生娘娘、山神、土地公等众神,主祀福建泉州安海龙山寺分灵而来的观音。 艋舺乃祖籍泉州府三邑(南安、晋江、惠安三县)移民的聚集地,三邑商人成立的顶郊(商业公会)总部也设在龙山寺。在移垦时代,寺庙不但是信仰中心,也是商业和自治中心。艋舺居民但凡议事、诉讼、和解等日常事务,也常来龙山寺祈求神灵公断。 走在艋舺老街上,红砖骑楼、青草巷、剥皮寮、大众爷庙、青山宫、夜市、古早味、茶馆,无不散发出浓浓的闽南风情。 我想看艋舺的码头,还挺困难,环河筑有高高的混凝土防洪墙,仅有几处闸门,还要穿越一条环河快速公路。没有码头了,站在河边,看不见流水,眼前是草原般辽阔的青青芦苇,在风中摇曳。远处的地平线上,对岸的楼房排成一列,低矮,平淡。清水祖师庙在龙山寺北面不远,占地面积颇大,但门庭冷落。清水祖师是安溪移民共同信仰的保护神。祖师庙东北,就是同安移民原来聚集的八甲庄。1853年,这里发生了一次惨烈的“顶下郊拼”,同安人惨败,背负从火海里抢出的霞海城隍爷(同安人的保护神)仓皇而逃,一直跑到淡水河下游的大稻埕,给城隍爷建了一个新庙。 台湾开发早期,流行的是丛林法则,凭拳头说话。移民们按祖籍地抱团聚居,信奉各自的神灵,组成一个个移垦群体,共同对外。在一场又一场闽粤械斗、漳泉械斗中,势单力薄的原住民、广东人、客家人都被赶出了台北盆地;漳州人仅在盆地北部边缘的北投、士林和西南部的板桥、中和地区站住脚跟;兵强马壮的泉州人占据了淡水两岸的黄金地段。 泉州人也闹内讧。清代泉州府共领五县,其中沿海的南安、晋江、惠安三县特别亲密,俗称三邑;安溪是山区县,以产茶闻名,独来独往;同安也是沿海县,因为与漳州接壤,都信奉保生大帝,同安人对漳泉械斗有点不大尽力。三邑人成立顶郊,同安人就成立下郊,分庭抗礼。 三邑人早就看不惯同安人了,但二者的聚居地一南一北,中间隔着祖师庙。三邑人向安溪人商量借道祖师庙攻打同安人。安溪人不想卷入战火,无奈答应。三邑人遂火烧祖师庙,趁势攻入八甲庄,把同安人赶出了艋舺,这就是著名的“顶下郊拼”(顶郊与下郊械斗)。安溪人吃了哑巴亏,15年后才捐资重建清水祖师庙。泉州籍移民因此分裂,当1859年再次发生“漳泉拼”时,安溪人袖手旁观,同安人公然支持漳州人。 历史很有戏剧性,三邑人得意没有多久,艋舺便因航道淤浅而衰落;同安人因祸得福,大稻埕成了新兴码头,民谚谓:“沉艋舺,浮大稻埕。”从淡水开埠到日据时期,大稻埕繁荣了半个多世纪,堆积如山的茶叶、樟脑从这里起运,销往欧美各国。 台北曼哈顿一位印第安装扮的音乐人在101大楼下表演。 台北曼哈顿 一位女士牵着她的宠物狗走过奢侈品店。 西门町是台北城市西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消费商圈,以年轻族群为主,包含了象征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电影街和徒步街。西门町形成于日据时期,今天仍可看到日本文化的影响。 台北捷运(地铁)信义线世贸站内的行人。地铁是城市文明的产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20 多年历史的台北捷运将运输功能与开放空间和公共艺术完美结合,使捷运成为传播公共艺术的窗口。 外省人居住在眷村 1949年,有近百万军队随同蒋介石迁到台湾,为了容纳这么多移民,各地都建造了不少眷村,让外省人集中居住。台北101大楼对面、松勤街50号的四四南村是台湾第一个眷村社区,2000年因信义区改造,住户全部迁走,但仍保留了一些历史建筑,成了眷村文物馆。当年迁到台湾的军人,大部份是一些单身老兵,如今生活在台湾各地的“荣誉国民之家”里——相当于官办的养老院。这些风烛残年的老军人,可以在这里颐养天年。 一位年轻人在眷村老房子里搞怪留影。 大稻埕码头是台北最古老的港市之一,原是平埔族原住民聚集生活之地,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为福建泉州府的移民开垦。 一尊巨大的白色观音像矗立在基隆港东侧山丘上。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端东北部沿海,旧名“鸡笼”,是台北最重要的两个外港之一,也是台湾地区北部出海门户、对外贸易口岸、海军基地和渔业基地。 城市人的集体创作 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台北的文化多元,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现代文化。西门町天后宫里,老人们正在祈祷。 台北诚品书店敦南店的门前,不断有人进进出出。这家台北本土自创的书店,翻新了“书店”的概念,不只卖书,而是包罗书店、画廊、花店、商场、餐饮的复合组织,还长期举办讲座、表演、展览和出版等延伸阅读活动,她是“城市人的集体创作”,塑造了城市中不同内涵的文化氛围。文化如何提升城市人们的幸福感,诚品书店提供了答案。 游客在基隆市和平岛远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做过一首短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5年5月号)
云冈再发现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国、兜率等十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近年考古调查已经证实,云冈从第1到第20窟,窟前都留下了木构建筑的痕迹。可惜,昔年的宏伟寺院渐渐衰败、废毁,至清末民初,随着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纷乱和动荡之中,国宝蒙尘
致我们深爱的海洋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想   海底   海洋   大海   海岸   凡尔纳  
描述: 我是属于海的,尽管生在内陆。十三岁那年,第一次见到了大海,就被她深深地迷住了。此后,每当我面对大海,聆听美妙的拍打海岸的涛声,注视着变幻莫测的色彩,揣测着深不可测中的神秘,总会感到陶醉和惶恐。后来读到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就梦想着自己也有艘“鹦鹉螺号”,遨游大海。去探寻隐藏在深邃中的奥秘。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有过的梦想吧。人类正是在不断地梦想和实现梦想中成长和进步的。尽管岁月匆匆,青春易逝,但我们不该放弃梦想和忘记我们曾有的梦想。
卷首语:致我们深爱的海洋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我是属于海的,尽管生在内陆。 十三岁那年,第一次见到了大海,就被她深深地迷住了。此后,每当我面对大海,聆听美妙的拍打海岸的涛声,注视着变幻莫测的色彩,揣测着深不可测中的神秘,总会感到陶醉和惶恐。 后来读到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就梦想着自己也有艘“鹦鹉螺号”,遨游大海,去探寻隐藏在深邃中的奥秘。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有过的梦想吧。 人类正是在不断地梦想和实现梦想中成长和进步的。尽管岁月匆匆,青春易逝,但我们不该放弃梦想和忘记我们曾有的梦想。 当传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驾驶着他的“鹦鹉螺号”(米尔一号潜艇),在4000米的水下通过海底机器人的拍摄,向人们揭示那个泰坦尼克号的传奇,并写下了《登泰坦尼克号与幽灵漫步》(文见2012年4月刊)时,我终于开始实施梦寐已久的潜水计划。 其实,驱动人类探索未知的原动力是人体中的多巴胺,正是它的存在给了我们逐梦的动力,轻巧地越过“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时代,从月球、火星直抵万米深海。 我正为拿到潜水证书,能拍到几十米下的二战沉船而欣喜时,又闻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乘着他的“鹦鹉螺号”(这次是潜水器“深海挑战者号”),下潜到10908米的马里亚纳海沟之底,并在这海平面下几万英尺的另一个世界,独自停留了3个小时,我突然释然了。 人类一定曾经属于过海洋,并终将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重返海洋。 本期,我们再次隆重推出詹姆斯·卡梅隆的文章《深渊陌路,潜行在世界底端》,以纪念他终于抵达目前人类已知海底最深处的壮举,并也以此致我们深爱的海洋。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