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上博简孔子言论看孔子“君子观”
作者: 张海波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论   政论   孔子“君子观”   上博简  
描述: “君子”是儒家的重要概念,在先秦时期的儒家典籍中频繁出现。近年来,随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公布,一些关于孔子言论的重要儒家文献相继问世,经将上博简孔子诗论和政论两方面言论与《论语》《礼记》等传世文献参照、对读,不仅使传统的孔子“君子观”得到很好的诠释,而且还能发现前所未见的崭新内涵,对于全面、深入研究孔子“君子观”具有较强的发覆、补苴之功用。
“无友不如己者”——孔子心目中的他人
作者: 吴先伍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异质性   自我   “无友不如己者”   他人  
描述: 在古代,“无友不如己者”被解读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不仅与孔子“不同”“毋我”的思想主张相违背,而且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实际上,“无友不如己者”是要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从异质性上来说,没有人是不如自己的。这体现了孔子对于他人的敬畏之情,尊重他者的异质性,不是将他人看作同化的对象,而是看作目的本身,因为孔子不是从自我而是从他人自身出发来认识他人的,而这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语》君子儒的现实意蕴及其实践途径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未学而之学   仕而优则学   成人   君子儒  
描述: 《论语》"君子儒"思想对当今知识分子如何完善自己的道德追求和学问修养具有很深刻的启示。君子儒是"成人"与"达人"的完美结合,"学与德"、"学与智"相辅相成是当今中国知识分子完善人生实践的重要渠道,"仕而优则学"是那些入仕的知识分子保持尊严的最佳方式。
圣学宗传 德浴秦川——关中书院简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关中地区最高学府,现为西安文理学院书院校区,位于西安市书院门街,由明代大儒冯从吾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创建.据史料记载,关中书院规制典雅,有大门二楹,二门四楹.讲堂六楹,取名允执堂.左右各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东西有号房各六楹.堂后有假山一座,三峰耸翠,宛然如一小华岳也;堂前有半亩方塘,树亭于中,砌石为桥.后增置学田,四方来者云集,遂建中天阁,塑先师像祀焉,以彰崇儒重道之典.冯从吾亲任书院山长主持会讲,传播儒家纲常伦理、圣道之学,四方听讲者云集,多达五千余人,冯从吾《关中书院记》写道:“涣然成一大观矣.松风明月,鸟语花香,令人有春风舞雩之意.”书院成为儒学重镇、关中槐市.
唐玄宗御注“三经”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孝经》   《道德经》   唐玄宗   《金刚经》  
描述: 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713—756)秉承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力图化解宗教冲突,营造多元、和谐的文化氛围,发挥儒、释、道“三教”的社会功能。为此,他先后对“儒教”的《孝经》、道教的《道德经》和佛教的《金刚经》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这种做法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论经学背景下的东汉归隐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人归隐   东汉   影响   经学兴盛   原因  
描述: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学而优则仕"成为士人一种主要人生追求,但在经学兴盛的东汉,不少儒生却隐居不仕或暂时不仕。经学发达与隐居不仕这一表面上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有着内在必然性,它与部分儒生清静无欲、专心经学有关,也是士人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汉代选官制度滞后的产物。这类士人或专心习经,或隐居教授,推动了东汉经学的发展;他们习经目的单纯,与当时社会上一些钻营者形成鲜明对比,无形中起了"激贪厉俗"的作用。东汉经学士子的隐逸,大多只是暂时的,并不表明学仕分途。
《周易》与儒释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佛家   生存准则   《周易》   全息图   儒家  
描述: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干,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家奉为道藏三玄之首。佛教传入中国,与儒道合而为一,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易家的太极、儒家的天命、道家的道、佛家的空,皆是宇宙全息图的不同体现方式,是宇宙万有生存准则的不同表述。
道教孝道:多元文化对话中的普世伦理构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共识   多元文化   普世伦理   道教孝道  
描述: 在儒释道多元文化对话中,道教通过理性与信仰并用,把儒家意识形态化的孝道伦理体系转化为日常道德生活的经验总结,实现道德共识的最大化;通过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孝道之生命关怀意识,并运用神学伦理进行自我约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重伦理关系的贯通;通过注重戒律的构建、信念的支撑和德性的培育,促进孝道伦理的普遍化认同与实践。道教的这些经验,为当前普世伦理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中国与西方过程思维中的内在超越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经验   中国古典哲学   过程哲学   怀特海   内在超越性  
描述: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个哲学世界观,都是过程思想.宇宙基本的二重性,也很受怀特海的青睐,恰如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概念.亚洲哲学所强调的内在超越性是一种超越经典认知方式的人类经验的内在愿景.对支撑意识的神经生物机制的研究表明,文化的差异可能在特定的大脑激活模式中找到其根源.中国古典哲学多基于直觉性解释,关注“怎样”的问题,主要是由右脑半球主导的.西方哲学则主要涉及左脑半球体现关注“什么”问题的精神活动.可是,在深层意识反思方面,大脑的不平衡并不能阻止我们通过整个大脑的作用,用终极概念来给经验现实一个最终的、纯粹的解释.因而,内在超越性将不再是依赖于文化的,而是东、西方所共有的一种普遍意识.
冯从吾与邹元标学术交往略论:兼谈关学与心学之互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冯从吾   邹元标   学术互动   心学   关学  
描述: 冯从吾与邹元标在讲学实践中,共建首善书院,共主讲席,以忠孝大义相劝勉,以挽救正道人心为使命;在政治上,二人志同道合,持正不阿,犯颜直谏,并为世重;在学术上相与切劘,共修学业,学术同一,为名世真儒。冯从吾与邹元标的学术交往,是关学与心学学派之间互动关系的典型范例,表现了关学与东林学派学人坚持正义与真理的精神境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