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仁论新探*
作者: 张波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身心关系   人我关系  
描述: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范畴。历代学者在解读仁时,往往立足于人与人关系的视域进行阐释。然而,从“仁”字的本源看,孔子论仁不仅就身心关系阐发,也从人我关系论述。就前者而言,指向的是主观的实践,即成己之道;就后者而言,指向的是客观的实践,即成人之道。前者侧重仁的自觉性与普遍性,而后者侧重人的具体性以及衍生的德性实践。上述阐发维度构成了孔子仁论的整体性特点,有助于重新审视孔子仁论及其相关论述。
从孔子论“美”看先秦智慧观
作者: 王世巍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孔子   “里仁”    
描述: 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有关“美”的核心观点是“里仁为美”。“里仁”是指一种居住方式,其实质是动作行为的静态持续。因而“里仁”之美就不是对象性的,而是生成意义上的。“里仁”之美之所以能够产生,本质上是因为孔子对道德凝聚力和感化力的坚定信念。由于孔子同时把“处仁”看作是源于智慧的规定和获得智慧的标志,因此区别于古希腊智慧的自然性特征,孔子以及先秦时期的智慧观都主要指向国家社会和人伦秩序,这也正是先秦古典智慧的本质属性。
陕西地域儒学研究的求实创新探索——以张载关学研究为中心
作者: 林乐昌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蒙合校集释》   张载文献集成   《关学文库》   陕西地域儒学研究   求实创新   关学思想史  
描述: 在陕西历史上,有两大思想文化资源对于儒学的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西周周公建构的早期儒家礼乐思想;二是北宋张载创建的近世新儒学思想亦即关学思想。从陕西省学术界二十多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虽然对西周儒学也做过不少很有成效的研究,但毕竟是以张载关学研究为重点的,在张载关学研究领域做了多方面的求实创新探索:一是完成了《正蒙合校集释》并正在编纂"张载文献集成";二是在对关学文献进行零散整理之后进而开始编纂《关学文库》;三是对关学思想史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诗人主客图》儒、佛因素探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为   《诗人主客图》   宗派源流   美刺讽谕  
描述: 唐末张为《诗人主客图》既受到儒家传统文论观的影响,也受到了唐代佛教宗派林立和佛教惯有的条分缕析倾向的浸润。《诗人主客图》设立"广大教化"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是对于儒家美刺讽谕文学观的强调。张为所处的社会时代、思想政治环境和他的交游、文友等经历,证明《诗人主客图》中的宗派源流观念来自唐代佛教宗派林立的历史事实和佛教条分缕析的传统习惯。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兼论“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学   儒术   儒生   儒经   秦汉  
描述: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学、儒生、儒籍处于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儒家学派更注重于器物层面上的发挥,表现出实用功利性的特征,发生了从儒学到儒术、儒士到儒生、儒籍到儒经、民学到官学的四大转变。这种转变自现实层面来说,仍然缺乏封建帝王实现治平的实践模式,只是发挥了教化和缘饰的作用。自儒学自身发展而言,偏离道而求延续的生存方式提升了其学说的地位,使儒学资源在两汉时期得到全面整合,并初步探索了与其他学派融合的途径。
《四库全书总目》的经学考证方法探原——以其经部提要与分纂稿比较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归纳法   《四库全书总目》分纂稿   经学考证   演绎法  
描述: 编纂于乾嘉汉学浓郁时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深受考据学风影响,其治经方法明显特征在于“以经释经”,其渊源于历代经学家所创发的利用经部文献互相释证的方法,就是综合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按照以本经文为主要、以后世儒说为次要的思维范式,从而形成了一个向内的、以本证、归纳演绎为主的严密系统的治经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表现《四库全书总目》经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周公“天—仁”哲学是中国哲学“原型”论纲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     周公   中国哲学  
描述: 周公创制“仁”字并实施“仁政”,是中国儒家践“外王”而兼“内圣”的真正创始人。宋明理学突现儒门“心性”侧面,改“周孔并称”为“孔孟并称”。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孔子开始讲,影响巨大。但傅斯年、徐复观、许倬云、成中英等均已指向周公奠基中国哲学。而李泽厚先生近年借鉴考古成果,提出了影响较大中国文化在周公制礼作乐中实现“巫史传统理性化”理论,也明确了周公奠定中国哲学基础。周公“天—仁”哲学之所以是中国哲学“原型”,极简言之,一是“天人之际”一直是中国哲学主题;二是“天”、“仁”分别是中国哲学表达“外在”和“内在”的最古老且至今俯视中国理性的最高哲学范畴。
唐初两朝宗教政策与三教论衡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论衡   宗教政策   太宗   唐高祖  
描述: 在吸取历史教训和应对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唐高祖、太宗两朝逐渐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为:祖承老子,张扬道教;以儒为主,经国理民;借助佛教,维护统治。三教先后排序,是唐初宗教政策形成过程中激烈论辩的一个议题。佛教文献认为,道士傅奕的上表激化了佛道矛盾,催生了道先佛后的宗教政策。然仔细考察,应该是高祖朝宗教政策的转变诱导了傅奕的论辩,激化了宗教矛盾。
冯从吾关学思想的学术特征及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冯从吾   善心   关学   善性  
描述: 明代关学大家冯从吾一生以中兴关学为己任,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与自觉的学术担当。他的"善性"、"善心"学说会通朱王,力排佛道,救正心学,中兴关学,期望建立心目中的儒家圣学,体现出强烈的道统意识和鲜活的醇儒气象。冯从吾对关学有中兴之功,他建构了关学传承的道脉系谱,使关学在晚明成为自张载创立以降绵延发展的地域学术传统。如此不仅使张载之学与关中理学传统紧密联系起来,而且也鲜明地彰显了关学的独特精神风貌。
唐宋笔记小说中灵验记的文化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验记   文学   佛教   笔记小说  
描述: 伴随着佛教、道教的传播和发展,魏晋以来中国文学小说的母题呈现出新气象,在文学情节、主题、意蕴等方面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内容.唐宋以来,随着儒释道三家文化不断融合,唐宋笔记小说中所展现的中国文学内容上也达到了顶峰,特别是一系列的灵验记集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发展趋向,进而展现出佛教文学的核心内容.同时,灵验记又是中国化传统信仰,特别是以宗法制传统宗教为核心,杂糅佛教、道教以及其它民俗信仰的文化形态.灵验记贯穿的核心内容是已经定型的基本主题同民族心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互动,主要揭示了佛教受众的过程,其文化意蕴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