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博士”:从文化精英到鄙陋之儒——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
作者: 暂无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朝博士   官学   儒经   私学  
描述: 汉代,在“独尊儒术”的倡导下,博士被视作文化精英,社会地位极高。北朝时代,随着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政治上南北对峙,文化上亦迥然不同,北方深受江左文风熏染,传统知识结构被打破,官学不兴,博士地位骤跌至鄙陋之儒。同时民间私学兴盛,文化普遍下移,体现了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
两晋南朝官学分科教育制度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学   分科教育   南朝   两晋  
描述: 从两晋到南朝时期,官学教育体制中出现了分科教育的制度。晋代出现了国子学和太学并立的情况,并且引玄入儒的内容进入了官学教育系统,分科教育制度已经萌芽。以南朝四馆之学为基础设立的总明观,将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科分科并存,表明官学中分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出现了由经学单一学科教育向多学科分科教育的转变。南朝的分科教育为隋唐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及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这是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
魏晋玄学对官方哲学的影响:以诏书、官学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学   诏书   魏晋玄学   官方哲学  
描述: 魏晋南朝时期的官方哲学是多元的。尽管魏晋玄学本体论没有取代传统的儒家天命论,但从帝王诏书看,玄学"名教出于自然"学说已经成为官方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人才哲学方面。玄学对儒道经典的解释在东晋南朝时期步入官学:一是王弼《周易注》于东晋太兴二年(319)六月立太学,二是"玄学"作为独立学科,于刘宋元嘉十五年(438)与儒、史、文并立为官方"四学"。
晚清咸同年间官学文化方针下的“崇正辟邪”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学   文化方针   晚清   “崇正辟邪”  
描述: 晚清咸丰、同治年间,官学的特征突出表现在,宗尚程、朱道学而亦不偏废汉学,可谓宋学为体,汉学为用,不但强调“崇正”,而且强调“求实”,以有的放矢地为其政治统治服务。在其官学文化方针之下,“崇正”又与“辟邪”双管齐下,采取的具体措施:前者如整饬文教机构,以求培本端风;奖励“正学”成果,刊颁钦定书籍;宣讲圣训儒经,普及圣道教化;崇祀圣哲贤儒,维护“正学”偶像等。后者主要是针对太平天国起义造成的“名教之奇变”,力辟“教匪邪说”,而对“洋教”则“明保暗防”
浅议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的兴盛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士制度   官学   门弟   家族教育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极其繁荣兴盛的时代,家族教育的兴盛可谓功不可没。本文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教育兴盛的必然性,认为对门弟前途的期望与忧虑,巩固门弟是家族教育得以兴盛的直接动力和根本目的;官学与儒学教育衰微,儒、玄、道、佛并行与学术下移奠定了家族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选官选士制度对品、学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世家大族对家族教育的重视。
晚清咸同年间官学文化方针下的“崇正辟邪”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学   文化方针   晚清   “崇正辟邪”  
描述: 晚清咸丰、同治年间,官学的特征突出表现在,宗尚程、朱道学而亦不偏废汉学,可谓宋学为体,汉学为用,不但强调“崇正”,而且强调“求实”,以有的放矢地为其政治统治服务。在其官学文化方针之下,“崇正”又与“辟邪”双管齐下,采取的具体措施:前者如整饬文教机构,以求培本端风;奖励“正学”成果,刊颁钦定书籍;宣讲圣训儒经,普及圣道教化;崇祀圣哲贤儒,维护“正学”偶像等。后者主要是针对太平天国起义造成的“名教之奇变”,力辟“教匪邪说”,而对“洋教”则“明保暗防”
宋代书院的发展及其与官学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官学   书院  
描述: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它历史悠久,对我国学术思想及文化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书院在两宋教育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北宋初年到北宋中后期再到南宋,书院在曲折中发展着,其与官学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变化。
“博士”:从文化精英到鄙陋之儒——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学   儒经   私学   博士   北朝  
描述: 汉代在"独尊儒术"的背景下,博士被视作文化精英,社会地位极高。而到了北朝时代,随着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政治上南北对峙,文化上亦迥然不同,北方深受江左文风熏染,传统知识结构被打破,官学不兴,博士地位跌至鄙陋之儒;同时民间私学兴盛,文化普遍下移,体现了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兼论“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学   儒术   儒生   儒经   秦汉  
描述: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学、儒生、儒籍处于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儒家学派更注重于器物层面上的发挥,表现出实用功利性的特征,发生了从儒学到儒术、儒士到儒生、儒籍到儒经、民学到官学的四大转变。这种转变自现实层面来说,仍然缺乏封建帝王实现治平的实践模式,只是发挥了教化和缘饰的作用。自儒学自身发展而言,偏离道而求延续的生存方式提升了其学说的地位,使儒学资源在两汉时期得到全面整合,并初步探索了与其他学派融合的途径。
元绍兴路《康里公勉励学校记》碑杂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行台   康里人   庆童   官学   绍兴路  
描述: 立碑于至正二十年的《康里公勉励学校记》记载了南台御史大夫庆童于战火中重修绍兴路官学的历史背景,及其执行谒殿礼,参与讲书和免除儒户徭役等兴学事迹,展现了康里人对元代绍兴儒学教育事业的贡献。碑文末尾的题名则表明元末的江南行台出现治书侍御史、监察御史员额减少,令史被改名,库子、台医被取消等建制变化,反映了元末绍兴行台和蒙元朝廷在江南地区统治力的日渐衰微。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