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之“礼”的政治哲学意蕴
作者: 涂良川   李爱龙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权威   从周   周制   复礼   人格个性   夏礼   哲学意蕴   政治义务   政治主体  
描述: 孔子之"礼"阐释了"为国以礼"的"礼治"。孔子"从周"的"复礼",不是简单地回复周制,而是在赋予"周礼"人伦根基的前提下重建政治秩序。这是继"殷礼"损益"夏礼"、"周礼"损益"殷礼"的又一次重大损益。孔子之礼的政治哲学强调,政治的稳定与权威不在于外在权力的强制,而在于君子的人格个性与秉性执守。君子秉持、发挥内
涂良川,李爱龙/孔子之“礼”的政治哲学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涂良川,李爱龙/孔子之“礼”的政治哲学意蕴
明清晋商商政勾连腐败的文化基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政勾连   诚信   儒家伦理   以义制利   儒商  
描述: 明清晋商巨贾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社会存在实体,而是依附明清帝国国家机器生存的商政或政商勾连一体的政治性经济怪物。晋商好儒,但"好儒"的功利目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义"与"利"之间存在必然冲突,明清商人所宣扬的"以义制利"并不具有普适价值,事实上他们也没有普遍践行和遵行始终。晋商"商政勾连"违法、"亦商亦官"违制(礼制),是毋庸置疑的;而晋商"助清灭明"恶劣行径更是在根本上冲决了儒家伦理之底线。"儒商"看似高尚的标签,其实"儒"正是明清商业大亨得以与"政"勾连的"共同文化"基础。"儒商"实为愿与官场勾连之明清商人的总概括。此外,"好儒"之晋商常常僭越礼制,崇拜和迷恋儒"士"之奢靡的心态暴露无遗。明清晋商的可敬之处是所谓"诚信",然而他们对于相关方的"诚信"因"人"而异,呈现出的是因"时"便宜、善恶不分、亦善亦恶的多重"选择性"面相。
从《贞观政要》看唐太宗执政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贞观政要》主要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即如何执政问题,因此,其蕴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思想。在具体的执政指导思想上,唐太宗追求内道外儒,以道家理论约束自己,崇尚清心寡欲,无为而治,从而达到了国正君清的效果,以儒家伦理建构官德制度与体系,强调执政责任与监督,从而形成从谏如流、为官清廉的开明局面;在君民关系上推行“仁政爱民”,从而为万民拥戴。
叶丹,吕锡琛:从《贞观政要》看唐太宗执政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价值   行政伦理思想   道家理论   唐太宗   《贞观政要》   执政问题   执政伦理   无为而治  
描述: 《贞观政要》主要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即如何执政问题,因此,其蕴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思想。在具体的执政指导思想上,唐太宗追求内道外儒,以道家理论约束自己,崇尚清心寡欲,无为而治,从而达到了国正君清的效果,以儒家伦理建构官德制度与体系,强调执政责任与监督,从而形成从谏如流、为官清廉的开明局面;在君民关系上推行“仁政爱民”,从而为万民拥戴。唐太宗的执政不仅开创了中华民族的一个辉煌盛世,同时也为我国党的建设、党群关系以及反腐倡廉等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价值。
论召公思想与墨家学说的渊源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召公思想   儒墨   墨家学说  
描述: 中国学术在春秋战国时代最为繁荣昌盛,在这个时代最为显赫的是儒墨两家。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子号称"祖述三代,宪章文武",墨子崇拜夏禹,自称"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实则都发端周初。孔子发扬当时当政的周公政治思想,形成以尊王攘夷、使民治民为主体的儒家学说,构成了数千年长盛不衰的官方哲学。墨子发扬其时虽为三公之一,但鲜为人知的召公为政思想,形成以兼爱非攻、亲民惠民为主体的墨家学说,也就是自秦汉以后逐步衰亡的平民哲学。召公思想及墨家学说的研究与宣传,对于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