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郭沫若《驳<说儒>》撰写缘起初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文学史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意见   中华公论   得意之作   现代学术   次君   江绍原   钱穆   冯友兰   说儒   胡适之  
描述: 在现代学术史上,胡适的《说儒》堪称一篇鸿文。胡适该文甫出即在学界引起了激烈讨论,冯友兰、钱穆、李源澄、江绍原、贺次君等都曾撰文进行商榷,其中也包括郭沫若。郭沫若虽然承认《说儒》"举证相当丰富。我们知道胡适是费了不少的工夫,是他一篇得意之作"①但他在《驳〈说儒〉》一文中给予胡文几近全面否定的批评意见,长期以来也为学界所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多注重"平议"两人针锋相对的论点,然后从学术史角度指出各自的创获与不足等。②
梅迪生——君子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文学史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迪生   生命   悲痛   感觉   先生   君子  
描述: 迪生先生是一个生命力充沛的人,他的死耗传来,友人们不仅感觉悲痛,而且不胜惊骇。同时我们追忆当年从先生那里得来的教益,到了今日,还未能加以发扬,更觉遗憾!迪生先生的年龄,虽和我相差无几,但
催生新中国的红色诗人、剧作家:纪念建党90周年专访老作家鲁煤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文学史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革命   新中国   毛泽东   解放战争   胡风文艺思想   解放区   剧作家   国统区   周扬  
描述: 一1923年农历8月13日,尧母故里河北省望都县固店村,王洛仲家生下第三个儿子,起奶名福儒,他就是二十几年后的诗人、剧作家鲁煤。新生儿右手腕背面有一块手指姆蛋大的黑痣,父母笑笑说:"这可不怕丢了他了。"
在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日子:程光烈日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文学史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人   剧团   长春市   学生   法国大革命   北平   日记   副市长  
描述: 2004年秋天,我访问了原长春市副市长程光烈。这位九十多岁的老共产党人,当年是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主要成员。他演出的第一个角色是《烙痕》(宋之的改编)中的儒弟,那是法国大革命中一个贵族青年的形象,苍白的面颊,性格抑郁而执着。对这个人物他似乎既陌生又熟悉,虽然当时的表演在同伴们看来有些僵硬,却也非常投入,并就此得了个儒弟的称号。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剧团的同伴们活动在国民党第五战区,演出了《打鬼子去》(荒煤创作)、《林中口哨》(姚时晓创作)等数百场戏,还创办了《移动中间》、《手报》等宣传小报。在剧团中,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身份,是秘密地领导着这个团体的共产党小组成员之一。
郭老为什么弃医就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文学史料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总结   同学   缺陷   李公朴   社会大学   重庆   座谈会   典礼   代表作   副校长  
描述: 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九日,在重庆的社会大学举行放学典礼。吴老(玉章)、郭老(沫若)、杜老(国库),沈老(钧儒)等许多老前辈,都早早光临了。李公朴副校长和各系同学代表作了三个半月的教学总结后,来宾们,校董们、教授们纷纷讲话,对同学们祝贺、勉励。郭老在座谈会上,也热情洋溢地发了言。一开头,他就谈到了大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他为什么弃医就文。
对《记我所接触到的吴承仕先生》一文的订正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文学史料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订正   老子   系主任   受教育   学院院长   学文   四王   三十年代   章太炎   史料  
描述: 读了西彦在《史料》81年1期发表的纪念吴承仕先生的文章,深受教育。其中个别事实略有出入,谨为订正如下: (1)192页左16—17行:他是一代儒宗章太炎四大弟子中的‘东王’。案汪东先生《寄庵谈荟》云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