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耶双重宗教身份与比较神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比较经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重宗教归属   多重宗教身份   波士顿儒家学说   比较神学  
描述: 随着近期学术界由宗教对话引起对多重宗教归属(multiple religious belonging)和多重宗教身份(multiple religious identity)的讨论不断加增,宗教对话已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一个建构自我宗教身份的阶段。在这个原因下,其他宗教便成为建构自我宗教身份的元素。因此本文首先讨论多重宗教归属和多重宗教身份的差别,其次本文讨论东亚基督徒的双重宗教身份的实况和宗教传统在历史中演变的问题。最后,从比较神学的方法,特别以南乐山(Robert C.Neville)的波士顿儒家学说来回应儒耶双重宗教身份的可行性。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经典诠释及其意义:以利安当《天儒印》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比较经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教士   《天儒印》   中西文化交流   经典诠释  
描述: 传统的文化交流观念通常期待外来文化能够在本文化的学统之下理解本文化及相关经典,并惯于以外来者理解了多少、正解了多少、曲解了多少作为判断外来者之文化态度、交流策略、学习能力的标准。这样的观察视角往往会忽略或轻视文化交流或文化撞击中产生的一些新事物的价值。其实,产生新事物乃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功能和重要议题。在讲求"跨越"和"多元"的今天,有必要正视或重新定位那些(以传统为模型而衡量之)看似不经或不准确的事物,并以此为契机思考:经典或传统的时代性价值该如何呈现?经典或传统的再生空间该如何构筑?利安当的《天儒印》竭力用天主教的一神论、道德观、礼仪含义及人类由来说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一些格言,使之成为包含天主教观念的经文,因此正是思考跨文化诠释议题的良好个案。
专题引介:耶儒对话与比较经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比较经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学思想   四福音书   基督教信仰   中国士人   利玛窦   天学   中国基督教   早期基督教   基督教文明   主祷文  
描述: 身处多元宗教文化的处境中,中国基督教要实现自身的本土化,必须与那些伟大的宗教及文化传统如佛教、道教等进行深入的对话。在它们当中,儒家因为自身的经典体系、精邃的哲学思想和善于吸收异质文化优点的特质,无疑应是基督教的主要对话伙伴。事实上,能否在与儒家的对话过程中,形成用汉语表述的精深系统的神学思想,也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问题。从历史上来看,当利玛窦和他的朋友们进入中国时,已经意识
儒家、太平天国与现代性:兼对《太平天国与启示录》的书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 暂无 来源: 比较经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所写的“讨粤匪檄文”看作是“基于中华文明的自觉而对西方文明做出重要评断的第一个重要文本··· ···意味着儒门学者对西方文明的第一个重要的认识。”~1这里将发生
现代中国的《起信》义诤与“比较经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比较经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印顺   大乘起信论   吕澂   比较经学  
描述: 《大乘起信论》对中国化佛教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奠基性作用。但该论的作者与译者,教界内部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到了20世纪初期,这个问题还成了中日佛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甚至还波及到了儒佛之争,涉及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定性"。20世纪上半期中国思想界的三大领袖级人物——熊十力、吕澂、印顺,围绕《大乘起信论》的思想核心及其历史影响,就引发了激烈的思想争辩。我们看到,他们三人虽然共同面对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基于共同的现实关切,却采取了迥然不同的思想立场。立场决定了他们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但并没有影响他们理论成果的深度。这能否算是一个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典型个案?对于我们目前倾心的经典阅读和经文辨读来说,这场《起信》义诤或许会有某种独特的启发价值。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