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建构君子理想人格理论探析
作者: 王蒙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理想人格   安贫乐道   君子  
描述: 孔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构建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形塑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孔子奠定了君子理想人格的本质内涵。1.君子应以仁义道德作为人格修养的核心;2.君子应具有智、仁、勇三种品质;3.君子应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孔府档案的艺术性分析:——以6312、6313、5476号档案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艺术   文体特征   人物形象  
描述: 《孔府档案》是孔府留存的孔氏家族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私家档案,除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外,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以档案中的6312、6313、5476号档案为例,主要采用叙事体与对话体,通过简洁又不失准确的语言将嘉庆帝召见孔庆镕,光绪帝召见孔令贻,慈禧太后召见孔令贻母、妻的情形还原,也通过对话的方式将人物的形象塑造的生动形象。
孔府档案的艺术性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孔府档案》是孔府留存的孔氏家族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私家档案,除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外,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以档案中的6312、6313、5476号档案为例,主要采用叙事体与对话体,通过简洁又不失准确的语言将嘉庆帝召见孔庆镕,光绪帝召见孔令贻,慈禧太后召见孔令贻母、妻的情形还原,也通过对话的方式将人物的形象塑造的生动形象。
从司马迁《史记》的创作背景看儒学对其影响
作者: 田春燕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影响   创作背景   儒学  
描述: 儒学自产生起就对史学产生重要影响,司马迁处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更加不能避免儒学的影响。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观动因以及当时的客观环境可以看到儒学对他的影响,从而看出司马迁对儒学的尊崇。
魏晋时期玄学与儒学的共融:从《世说新语》谈起
作者: 杨亦博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门四科   《世说新语》   玄学   儒学  
描述: 《世说新语》是一部产生于玄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六经告退,庄老方滋",儒学式微而玄学大兴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思想背景,由此儒学在此时期销声匿迹似乎成为了人们的固定认识。但事实并非如此,玄学与儒学在魏晋时期似乎有一种共融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对《世说新语》的文本分析,进而述及魏晋时期玄学与儒学的共融关系。
儒与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道家   儒家  
描述: 李清照诗词皆擅,惜作品流佚,只有较少一部分流传至今。她是婉约派“一代词宗”,风格温婉流丽,从她的词作可以看出她明显的受到道家思想影响的痕迹;但是诗歌里却呈现出另一番天地,充满儒家经世报国思想,清刚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她在词里“言情”,在诗里“言志”。
北宋贬谪词人心态成因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态   贬谪词   成因   北宋  
描述: 北宋贬谪词人的主导心态是旷达乐观,但又存在个体差异。结合时代特征、地域环境、惩罚程度、个性修养、交游能力、儒释道思想等方面的因素可以探究北宋贬谪词人心态的成因。
东魏北齐汉化及其文教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魏北齐陈寅恪胡化汉化文教儒学礼乐  
描述: 东魏北齐出于治国的政治需要,曾发生了胡化的逆流,但同时也在积极推进着汉化。从文教建设来看,其汉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修立国子寺及各州郡学校,研习儒经,敦述儒风;推崇汉族礼乐,思弘古典,遵照汉礼行事;恩接南朝入齐文士,令其参加文教建设。
从隐逸词看北宋文人的自适情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逸词   自适   北宋文人  
描述: 由于北宋统治者为北宋文人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基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与互补为北宋文人指出了兼济与独善的最佳处理方式,使得北宋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偃蹇、人生失意之时能通过自我调适,达到超脱与融通的境界,体现在隐逸词作中即为悠然自得、看淡功名、随缘自适的情怀。
豁达、洒脱的人生境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豁达洒脱   曾巩   人生理念  
描述: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应该是一个最具儒家书生气的学者,他也称自己是“家世为儒,故不业他”(《上欧阳学士第一书》)。所以在他的文章中处处可以看见儒家思想的影子。他的《送李材叔知柳州序》一文在积极鼓励好友李材叔在柳州安心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同时,还表现出他“既来之,则安之”的为政理念、豁达、洒脱的人生境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