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孔子的文质统一思想
作者: 李天琦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词   人生境界   文质论    
描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一句为人们所熟知的话语。然而,“文”在孔子那里表示什么?“质”又是何种含义?孔子的文质论表达了儒家对“人”的问题的怎样的哲学反思……这一系列问题似乎在以往对传统儒家哲学的研究中涉及甚少。本文力求以孔子提出的文质论为出发点,对这一系列问题给予探究,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揭示文质论深刻的哲学内涵。众所周知,对“人”的重视是孔子人生哲学的宗旨,他正是在对“人”的问题的探讨中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关注现世人生的人文精神。本文认为孔子提出的文质论也是阐释人的问题,确切地说是阐释人
豁达、洒脱的人生境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豁达洒脱   曾巩   人生理念  
描述: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应该是一个最具儒家书生气的学者,他也称自己是“家世为儒,故不业他”(《上欧阳学士第一书》)。所以在他的文章中处处可以看见儒家思想的影子。他的《送李材叔知柳州序》一文在积极鼓励好友李材叔在柳州安心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同时,还表现出他“既来之,则安之”的为政理念、豁达、洒脱的人生境界。
宗白华意境理论对艺中之“道”的深刻体认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意境    
描述: 相对于王国维以及后来较多进行意境研究的学者来说,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属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但是他对中国艺术的意境研究做了进一步深化:他将"不可思议"的意境理论变得"可思议",将"不可言说"变得"可言说";他澄清了意境与佛教禅宗之间不该有的纠缠不清太过亲密的关系,从而使意境理论与儒、道、佛三家哲学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得以呈现;他将一直局限于诗学理论的意境,拓展到整个中国古典艺术—诗、画、音乐、雕塑、书法、舞蹈、园林、建筑等。而且尤其重视从人生境界方面谈意境。
宗白华意境理论对艺中之“道”的深刻体认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意境    
描述: 相对于王国维以及后来较多进行意境研究的学者来说,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属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但是他对中国艺术的意境研究做了进一步深化。首先是他将"不可思议"的意境理论变得"可思议",将"不可言说"变得"可言说";其次是他澄清了意境与佛教禅宗之间不该有的纠缠不清太过亲密的关系,从而使意境理论与儒、道、佛三家哲学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得以呈现;再次就是他将一直局限于诗学理论的意境,拓展到整个中国古典艺术——诗、画、音乐、雕塑、书法、舞蹈、园林、建筑等,而且尤其重视从人生境界方面谈意境。
人生境界简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真人   无我   王国维   君子  
描述: 人生境界关乎个人理想与追求,对于一个人成长有着莫大的关系。本文通对王国维的三种人生境界的解读以及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人生境界不同追求的阐述,分析在当今消费至上、物欲横横流的社会中个人应有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境界。
佛、道人生境界之我见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营管理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佛家   人生境界   无为   普度众生  
描述: 儒、释、道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在不同的时期成为统治者的主导思想。纵观中华两千多年的文明,三家互补,共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就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其中,人们普遍认为儒家是入世哲学,佛、道哲学是出世哲学。从表面上看,佛、道确实都是悲观厌世、消极人生,没有人情味,把飘渺不能及的成仙成道,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当作人生的目标,都是属于出世哲学。其实佛佛家是非常入世的。只不过它的修炼方法,是以出世为起点,最后还是要你回到世间,慈悲度化众生。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救世的意思说明了这一点。而道家追求的只是个人的修身,从这一点来说,佛家的思想境界是远远高于道家的思想境界。
儒家的心性修養與人格構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心性學說   心爲主宰   致誠盡性   聖人   人格建樹  
描述: 面對中國社會因處於急劇變遷所産生的各種問題,傳統儒家的心性之學也許是治本之舉。孔子很少離開人專門講心,顔子一派講"心齋",後來不占儒家的主流地位。孟子則提出"四心"、立"本心"、"求其放心"、養心諸説,成爲後儒心性學的源頭。荀子以心爲天君,爲身形之主宰,重治氣養心之術。《大學》講"正心"。董仲舒提出了人心副天心的主張。宋明理學家進一步發展了早期儒家學者有關心性的理論,同時吸收佛教、道家的心性學説,把"心"分爲道心、人心,強調心的主宰功能和作用。心的主宰作用不但是心性學説的核心,也是儒家人格建樹的關鍵。儒家心性之學追求内在的自我超越,強調心爲主宰,體現在人格建樹上主要是通過致誠盡性,下學上達,達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從而成爲聖人。
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苏轼    
描述: 苏轼作为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尽管命运多舛,但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人生追求.苏轼的词作也常常表现出一种融合了儒、佛、道精神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正是他能坦然笑对人生,并从容跨越种种风雨,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重要原因.
论魏晋六朝士人的清静之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士人   艺术态度   审美境界   清静   生存态度   魏晋  
描述: 魏晋六朝士人和清静之界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不仅把它作为一种生存态度,更是作为一种艺术态度去实践。而这和中国古代儒佛道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魏晋士人生活在一个独特的时代,对清静之界颇有青睐。可以说,清静之界是魏晋士人对自我生命的一种肯定和超越,其人生境界亦是一种审美境界
陶渊明的“安道苦节”及其人生境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学与管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人生境界   文化传统   陶渊明   安道苦节   儒家  
描述: 陶渊明的“安道苦节”思想对其一生影响深远.本文主要探讨陶渊明这一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分析其在儒、道影响下的思想矛盾以及所作的人生价值选择.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