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叢子》的子書性質與 先秦諸子的學術共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諸子百家   《宋史》   子思   思孟   《通志》   孟子思想   管叔   七十子   孔安   《荀子》  
描述: 根據歷代史書與目録書的記載,《孔叢子》的性質有三種:《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宋史》等正史,皆將其歸入"《論語》類",《通志》歸在"續語"中;《崇文總目》録於"雜家";《直齋書録解題》、《四庫全書總目》等録於"儒家"。《孔叢子》被歸入《論語》類,是將其視作孔氏遺書;被歸入雜家,是因爲其中學術思想比較駁雜;被歸入儒家,顯然也具有合理成分。
儒學復興與思想巨人的出現
作者: 劉毓慶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巨人   必然性   儒學復興  
描述: 21世紀,在人類危機四伏之中,儒學復興乃其必然。一、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文化,代表着人類文化的正脈。這正脈猶如人體之任督二脈,是生命所繫。主脈中斷,人類就會走向消亡。二、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文化,代表着超越於西方“科學智慧”的“仁學智慧”,這種智慧視天人為一體、萬物同一本,有利於解決當下人類因利益競争而出現的集體性自殺難題。三、物極必反規律,使以儒學為代表的人類積累了數千年才得以形成的文明之果,在其委地百年之後,在人類普遍道德缺失、智慧缺失的呼唤中必然再度復興。在世界性的對儒學的呼唤與期待中,必然有以儒學為中
古代子學綜論管窺——儒、道互補的理論基石 務“雜”求“新”的拓展途徑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學綜論   務“雜”求“新”   道儒互補  
描述: 諸子之學能逾越經學的界限推動並共同實現傳統學術的全面發展。本文列論《莊子·天下》《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劉子·九流》中的子學綜論,疏理諸子學説的宗旨、學術主張及其承傳脈絡:道、儒互補既構成子學的思想淵源,也是子學(乃至整個傳統學術)演進的理論基石;務"雜"指兼取各家學説之長的開放包容,求"新"則力求因應時勢變化而創論,這是子學不斷拓展的途徑。
莊、屈《漁父》中的儒、道生命情調詮釋與比較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忠信之道   儒家思想   莊子   隱者   人文道德   文化意味   文中   楚辭   自然性   三閭大夫  
描述: 一、前言《莊子·漁父》與《楚辭·漁父》皆為中國思想史與文學史上的魅力之作,兩篇亦有諸多巧合之處,簡言之,兩篇均屬代表先秦時代範圍之文獻,並用了相同的篇名,且通篇幾乎都是漁父與另一主人翁的對話1,文中
“新子學”對國學的重構——以重新審視經、子、儒性質與關係切入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子學   子學   新經學   經學   儒學  
描述: “新子學”對國學的重構,以重新審視經學、子學、儒學性質與關係為切入。經學是以其特有的精神和體制為核心的學術綜合體,其産生可遠溯五帝時期。此後歷代所奉經典雖有差異,但經學精神與體制一脈相承。子學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發展出來的經學否定者。儒學在本質上具有子學性,是子學消解經學的重要力量之一,但同時也是經學異化子學的主要對象,具有一定特殊性。“新子學”當自覺此點,將儒學從經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並最終消解盤旋在傳統文化上空的經學陰魂。
古代子學綜論管窺——儒、道互補的理論基石 務“雜”求“新”的拓展途徑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古代子學綜論管窺——儒、道互補的理論基石 務“雜”求“新”的拓展途徑
論中華文化的主要特徵及其現代價值(附:讀《莊》吟草)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華文化   現代價值   中正平和   超前意識   與時俱進  
描述: 本文根據儒、道、墨、法、佛等經典著作的資料,對中華文化的主要特徵及其現代價值,從中正平和的道德境界、兩極思維的協調論述、兼愛非攻的知行觀念、哲學方面的超前意識、明心見性的自我修行、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等六個方面進行了梳理與論述,進而得出中華文化即和平文化的結論,並指出"新子學"有統領諸家學派、各門學術的氣勢,它既可進行某一子學學派的專門研究,也可進行整體子學的綜合性研究;從而逐步做到分合有序,小大並進,取得超越前賢的成就,其優長之處顯而易見。妥帖的提法應該是:儒道互補,墨法兼采,容納百家。
儒家的心性修養與人格構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心性學說   心爲主宰   致誠盡性   聖人   人格建樹  
描述: 面對中國社會因處於急劇變遷所産生的各種問題,傳統儒家的心性之學也許是治本之舉。孔子很少離開人專門講心,顔子一派講"心齋",後來不占儒家的主流地位。孟子則提出"四心"、立"本心"、"求其放心"、養心諸説,成爲後儒心性學的源頭。荀子以心爲天君,爲身形之主宰,重治氣養心之術。《大學》講"正心"。董仲舒提出了人心副天心的主張。宋明理學家進一步發展了早期儒家學者有關心性的理論,同時吸收佛教、道家的心性學説,把"心"分爲道心、人心,強調心的主宰功能和作用。心的主宰作用不但是心性學説的核心,也是儒家人格建樹的關鍵。儒家心性之學追求内在的自我超越,強調心爲主宰,體現在人格建樹上主要是通過致誠盡性,下學上達,達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從而成爲聖人。
讀子以致用——孫德謙對於諸子學的闡釋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用   諸子學   家法與宗旨   孫德謙  
描述: 孫德謙對於諸子治之甚勤,既不以清人餖釘之學爲然,又不存俗儒正統異端之見,於諸子遺言多有表彰。他強調子學研究中明家數與辨宗旨的重要性,以此來梳理諸子流派,祛除似是而非之論,進而凸@出諸家特色所在。他身處近代變局之中,對於諸子立言以救世之心深有體會,遂認爲彼等乃亂世之學術,於今日實應表彰。道家的君人南面之術,荀學的重學明禮,法家的嚴刑峻法、以吏爲師,縱横家的專對之才,審時度勢之功,在孫氏看來皆值得爲世人重視,苟師其法,於救衰起微,或有助焉。他雖然服膺儒學,但並非偏私狹隘,認爲諸子學説與六經不悖,並且能將後者之道發揚光大。同時他還關注近代子學研究,認爲當時的墨學熱弊病甚多,斤斤於考據,實乃支離破碎,孜孜於《墨經》,猶@買櫝還珠。並且時人提倡墨子,多不顧其本來面目,將許多近代思想套入其中,以此來從旁衝擊傳統儒學。他的@些批評,對於今人重新審視近代的子學研究,總結其中利弊得失,非常值得引爲參考。
莊學義海 如何纂微——褚伯秀注解《莊子》對“新子學”的啓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子學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   莊子   褚伯秀   三教合一  
描述: 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一書,纂集晉代至宋代諸家注解,斷以己意,謂之"管見"。《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説:"蓋宋以前解《莊子》者,梗概略具於是。"並説:"伯秀編纂之功亦不可没矣。"本論文嘗試探討《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兩個問題:一是"義海纂微"的體例,包括:經文大義明白,不復集解;纂輯諸家義理,斷以己意;雖以義理爲主,不廢音義。二是褚伯秀論莊子與儒、釋、道三教:褚伯秀"援莊入儒",視莊子救世之心,與儒家不異;從道教心性論和儒家治國的角度詮釋《莊子》,批評道教抽添交媾采取之説,是勞神苦形以求泰定,如同以盲導盲;此外,亦暗用佛教思想,形成三教合一的特色。在《莊子》集注的發展上,《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較諸明代焦竑《莊子翼》、清代王先謙《莊子集解》、郭慶藩《莊子集釋》,更能彰@其"編纂之功"與"集注之識"。最後,本文透過褚伯秀注解《莊子》的貢獻,説明其對"新子學"發展的啓發。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