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儒道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审美境界   禅宗   儒家  
描述: 中国的古代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伦理学与人生论,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构成了它的最精粹部分。信奉“尽心、知命、事天”的儒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设定了审美价值的层面,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道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拓展了审美心态的层面,而主张“一朝风月,万古长风”的禅宗美学则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开启了审美境界的层面。以儒、道、释思想为精粹部分的中国古代美学有着丰厚的人文蕴含,它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人生诗意与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它们对我们今天追求“诗意的栖居”显然也是有启迪的。
论中国书法的审美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观   审美境界   中国书法   书法审美  
描述: 在分析书法审美的根源与实质的基础上对中国书法的文化支撑儒释道的审美进行了阐释与比较,提出了书法相对统一的审美观为自然与和谐。并对书法的审美实质、审美意识与方式、审美境界、审美言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书法的审美实质是"精神关照"、审美意识是"澄怀观道"和"澄怀味象",审美方式为"直观感悟"和"味无味"。中国书法的审美境界可分为感境界、知境界、识境界、智境界和慧境界;书法的审美言意是"得意忘言"。汲取古人的智慧采用赋、比、兴的诗性语言来对书法的审美进行阐释,则是书法审美观在书法意象审美中的必然选择。
乐感文化视域下孔子审美境界研究
作者: 陈润攀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境界   历史影响   孔子   悦志悦神  
描述: “境界”乃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发展的最终阶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而对孔子审美境界的研究更是少得很,且缺乏深度,不成体系。本文从孔子一以贯之的“乐”字切入,抽象出其审美境界的三点要素,即情、中、和;且分层次而论之,即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另外,还有的放矢地探讨了孔子审美境界的历史影响及意义,这些正是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从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审美心理阐述了孔子审美境界生成之因,同时深度挖掘出其三大要素,即以“情”为本、以“中”
中国传统译论融合统一的两种境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外语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境界     境界哲学   审美境界    
描述: 中国传统译论深受儒、道、释境界哲学的影响,形成了翻译的道德和审美两种境界,前者追求的是翻译的"信",后者推崇的是翻译的"美",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在人生境界那里得到融合和统一,体现了"信"与"美"和而不同的翻译传统。
论魏晋六朝士人的清静之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士人   艺术态度   审美境界   清静   生存态度   魏晋  
描述: 魏晋六朝士人和清静之界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不仅把它作为一种生存态度,更是作为一种艺术态度去实践。而这和中国古代儒佛道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魏晋士人生活在一个独特的时代,对清静之界颇有青睐。可以说,清静之界是魏晋士人对自我生命的一种肯定和超越,其人生境界亦是一种审美境界
论魏晋六朝士人的清静之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士人   艺术态度   审美境界   清静   生存态度   魏晋  
描述: 魏晋六朝士人和清静之界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不仅把它作为一种生存态度,更是作为一种艺术态度去实践。而这和中国古代儒佛道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魏晋士人生活在一个独特的时代,对清静之界颇有青睐。可以说,清静之界是魏晋士人对自我生命的一种肯定和超越,其人生境界亦是一种审美境界
浅谈苏轼的美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赤壁赋   冰容   审美境界   老庄思想   人物品藻   文学著作   《世说新语》   东坡居士   任真  
描述: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著作中包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苏轼的美学思想既有继承性也具有开创性。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和研究前人的文学著作中形成了卓越的美学思想。他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儒、道、佛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他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完美地践行着自己的美学思想,追求审美
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服饰的指导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服装设计   天人合一   指导意义   审美境界   道家思想   道家美学   服饰观   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  
描述: 先秦的夜空中最闪耀的是智慧,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其超逸和虚静的精神区别于其他思想派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道家思想最初并非因审美而为,但老庄对"道"的描述,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常无为"等命题,显示出了高度的诗性智慧,富有深刻的审美意味。道的境界,实际就是审美境界,道与审美所呈现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通的。道家的美学思想在后世的岁月中对国人的审美观念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进程中,道儒禅融会贯通而又终归于道
圆融、超越、生态的佛家境界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坛经》   佛性   《华严经》   审美境界   实相涅槃   佛教传入   法界   灰身灭智   圆融   证悟  
描述: 任何一种系统的审美观,都会集中的体现在其审美理想上。如果说儒家注重对现世道德规范的恪守,以人伦之“和”、天人合一为其审美境界;道家注重现实世界的自由逍遥,以自然之“化”、万物齐平为其审美境界;那么佛家则注重对现实执着的解脱和超越,悬置了三种审美境界来供不同层次的信众们加以寻求和证悟,即现象圆融的自然之境、自由超越的涅槃之境以及优美理想的佛国之境。一、现象圆融的自然之境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受到儒、道两家“天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史   篆韵   冯云鹏   隶楷   无所不备   中溪   泰山经石峪   审美境界   六体书论   释家  
描述: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镌刻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方中溪支流的一片大石坪上,字径约50厘米,现存1067字,被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其"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所表现出的既空灵又中和的境界正是释儒审美境界融合的产物。其把释家所崇尚的淡远、虚灵的美与儒家所崇尚的中和、充实、至诚与崇高的美有机地统一了起来,故形成了《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高浑简穆"(康有为语)的美,也奠定了《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在中国书法美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实际上,这也为我们当代书法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书法艺术的创新首先应该是文化的创新,而文化交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