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比较儒家学和道家美学的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美学   古典美学   儒家学  
描述: 审美活动是人类历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悦乐身心,自我完善,并按照理想和美的规律创造和选择文化的过程。远在先秦时期,艺术的巨大精神力量及对和谐社会,完善人格的作用,就受到高度重视,并把它发展和升华。作为我国古曲美学的两大思潮和派别,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也应运而生!
由“四因说”谈儒道两家考量审美现象的差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道家美学   四因说   儒家美学  
描述: 在希腊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约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23年),亚里士多德创建了它的存在论的实体学说,力图以一种合乎目的秩序的方式将自然哲学的元素和形而上学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因说”(four causes)来阐释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原因。“四因说”的提出建立了对于事物存在及成因的分析典范。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思考,可以用来考量儒、道两家对于审美现象思考的差异,对这种差异的考量可以被放置到“四因说”的构建下来考虑。
道家美学中“和”范畴的审美生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美学   审美生成   “和”范畴  
描述: "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核心的概念。从生成论的观点来看",和"范畴有个源起和不断演进的过程。"和"的概念起源之初就有一定的审美趋向,诸子时代,儒、道、墨等诸家对其涵义进行了哲理意义的阐发。儒家论"和",则重于伦理政治的角度,重点讲"人和"。道家论"和",多以气言,强调调平阴阳之气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重点讲"天和",强调只有恪守天性,排除外物杂念的烦扰的专注,才能达于生命精神之"和"的极至,体现了人与自然之和谐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人类对自然和谐与生命和谐的审美追求。魏晋玄学在道家"和"观念的基础上,融会儒、佛、墨等各家对"和"的涵义的阐发,将其广泛地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而赋予其丰富而深刻的审美内涵,"和"观念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得以确立。
舍南舍北皆春水——先秦儒道美学思想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道家美学   儒家美学  
描述: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美学派别是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儒家美学明确阐明了美和艺术的作用,道家美学揭示了审美和艺术的重要特征,犹如两颗耀眼的明珠,辉映着中国古典美学深邃的夜空。本文从对儒、道两家美学思想的比较中,领略其博大精深的意蕴。
传承与弘扬:时代之需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人格   宗要   鲍姆加登   现代新儒学   中国美学研究   道家美学   梁漱溟   牟宗三   文化哲学   美学传统  
描述: 20世纪以降之中华美学的现代格局,以美学的守成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为其基本构成。这一点迄今大致依然如此。它们均因时代之需应运而生,可以构成21世纪及其未来中华美学的基本走向。其间守成主义美学,尤为重视美学遗产、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五四"以来,以"儒"为宗要、以梁漱溟为代表之"现代新儒学"的美学精神,作为东渐之西土"德、赛二先生"的一
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服饰的指导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服装设计   天人合一   指导意义   审美境界   道家思想   道家美学   服饰观   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  
描述: 先秦的夜空中最闪耀的是智慧,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其超逸和虚静的精神区别于其他思想派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道家思想最初并非因审美而为,但老庄对"道"的描述,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常无为"等命题,显示出了高度的诗性智慧,富有深刻的审美意味。道的境界,实际就是审美境界,道与审美所呈现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通的。道家的美学思想在后世的岁月中对国人的审美观念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进程中,道儒禅融会贯通而又终归于道
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美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山水画家   山水画创作   道家思想   审美观念   山水画论   道家美学   自然山水   绘画理念   中国山水画  
描述: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趣味决定了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绘画形式,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种文化形态。山水画中所含有的文化内蕴和审美指向,儒释道诸家思想对它的影响都有着鲜明的痕迹。在历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审美趣味的变化和技法内容的丰
“活句”与“死句”——道家美学的语言策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策略   解构主义   活句   传统美学思想   道家美学   语言表述   结构体系   海德格尔   儒家   美学语言  
描述: 历史上儒道两家的关系,多是儒家唱主角而道家演配角。所谓“儒道互补”,往往是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现实社会之需要而以道补儒,即因着道家的思想来修正、调整、补充、扩展自身。儒家之“在朝”与道家之“在野”,主宾关系历来比较清楚。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则不然,道
《茶经》中道家美学思想及影响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中国茶叶   文化影响   陆羽   生产技术   茶叶生产   道家美学   茶经   自然之美   精神文明  
描述: 陆羽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总结人类茶叶文明史的伟大人物,被后世尊为“茶神”。他在《茶经》这部巨著中,建筑起了中国茶叶文化的基础框架:物质文明方面,总结了当时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精神文明方面,融会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精华,促进了茶德和茶艺的形成,对中国茶文化体系的建立和茶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影响是深远的。限于篇幅,本文仅就陆羽《茶经》中对中国茶文化影响最大、最深刻的道家美学思想进行初浅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儒家的“建构”与道家的“解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建构   论语   儒道互补   道家思想   孔子   道家美学   价值取向   礼乐文化   儒家美学  
描述: 儒道互补,这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是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了,然而在美学上,儒、道之间如何互补,却始终没有探出一个究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国内学者根据由马克思、恩格斯所肯定的西方现实主义的价值取向,将具有兴、观、群、怨传统、主张用艺术来干预现实的儒家美学,看作中国古典艺术的主流;而将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塞瞽旷之耳的道家思想,视为文化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