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明清间天学的“合儒”与“补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来华传教士   耶稣会士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利玛窦   基督教   上帝   中国思想   中国哲学   天主教  
描述: 西学东渐源于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来华。中国正式接触到所谓‘西学’,应以明末因基督教传入而带来的学术为其端倪。(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册,第1189页)
陈寅恪论“儒释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道三教   学说思想   陈寅恪   新儒家   旧唐书   道教   制度   北周   南北朝   李唐  
描述: 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北周卫元嵩撰《齐三教论》七卷。见《旧唐书·经籍志》下。)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集三教之学士,讲论于殿廷,是其一例。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令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
从"儒道互补"说谈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辩证法   生活态度   吴敬梓   互补性   顺乎自然   儒道互补   思想体系   陶渊明   儒林外史   虞博士  
描述: 1998年第1期《文学遗产》发表了李汉秋同志的论文《里的儒道互补》,读后很受启发。李君文章阐论了吴敬梓在《外史》中不仅塑造了真儒形象,而且还生动而详尽地描写了顺乎自然的虞博士的生活态度和俨然以狂士自命的杜少卿这一鄙视礼俗的
《论语》真相与有关名著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心思想   名著   论语   孔子思想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孔子哲学   具体分析   孟子   儒家   君子  
描述: 一《论语》真相——孔子的中心思想我在二十年代匆卒写出《孔子哲学之真面目》一书,虽已有些涉及礼的重要性与汉儒的墨冠孔戴、宋儒的佛冠孔戴,但仍不免人云亦云。经过几十年来的认真研究,才能越发认识其真面目而有资格为孔子思想做总结。孔子的中心思想决不是许多后儒和今人所说的仁和其他。孟子称他为集大成,主要的是集礼学礼制之大成,而成为礼教的祖一《论语》真相——孔子的中心思想我在二十年代匆卒写出《孔子哲学之真面目》一书,虽已有些涉及礼的重要性与汉儒的墨冠孔戴、宋儒的佛冠孔戴,但仍不免人云亦云。经过几十年来的认真研究,才能越发认识其真面目而有资格为孔子思想做总结。孔子的中心思想决不是许多后儒和今人所说的仁和其他。孟子称他为集大成,主要的是集礼学礼制之大成,而成为礼教的祖师。要认识孔子思想的真面目,首先必须注意到下列几个问题,根据原始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孔子的仁以礼为实《论语》记载:孔子的第一个高足颜渊问仁,孔子答以克己复礼。只要视、听、言、动全身合礼便是仁了(《颜渊》)。这显然是问仁答礼,以礼为仁的。所以后儒如王夫之据此断定地说:礼者,仁之实也。戴震从反面来说:礼失而仁亦未为得。 第二、孔子的仁以孝为本《论语》记载:有子说:孝悌也者,其仁之本欤!(《学而》)有子在《说苑·建本篇》、《后汉书·延笃传》均作孔子或圣人。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笃于亲即孝于父母,厚于父母。这也是论孝与仁有密切关系的。此外,孔子强调君子不弛(怠缓)其亲(《为政》)。反之,弛其亲,非君子也。所以墨子主张兼爱便是小人。孔子强调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为政》)。反之,非其亲而祭之,便如《孝经》所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连他人之亲死后也不许兼祭他,何况他人之亲生前而可兼爱他么?孔子强调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子路》)隐是隐讳。反之,不为父隐是不孝,不为子隐是不慈。孔子是主张宗法人治而反对法治的。第三、孔子的仁与大忠相等《论语》记载:孔子称殷的三个大忠臣为三仁(《微子》)。可知一般忠臣还不够称为仁,必须像殷的三个大忠臣才可等同于仁。第四、在孔子心目中,礼高于仁何以见得?《论语》记载:孔子评价管仲
儒家人学的三维视镜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三维   自然观   孔子   视镜   儒家人学   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自然   儒学   儒家传统  
描述: 儒家的视镜,经过了二千多年无数代儒家的集体磨制,反复磨制。第一磨是孔子,西东周之交,春秋战国出现,社会混乱,人心杂陈,郁郁乎文哉之周礼疲惫,仁义礼智沦丧。孔子回复周礼并从本体论高度对这种选择维护作出哲学论证。于是儒家之人学视镜在孔子手里基本定形。思子、孟子二磨,把孔子的仁学进一步发展为心学,仁,人心也。内圣即仁被摆到了一个本体性的不为任何
历史上尊儒的第二次高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历史上有人对儒学的发展历程怀抱偏见,他们对宋儒成就作出偏颇的而非持平的评议。如明儒、清儒中有不少人或尊汉贬宋,或扬唐抑宋。实则汉儒传经、宋儒传道,于儒学之昌明均属功不可没。清儒诋讥宋儒不遗余力而以汉学自诩;其实汉儒宋儒同以孔孟为祖、六经为宗,何况宋儒成就并非渺小。宋元时期不仅在科技方面远超前代,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在整个文化领域也超越前代。而在尊崇儒术方面更多方促进,形成我国历史
《逸周书·克殷》篇释惑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逸周书   本纪   原文   王念孙   史记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武王伐纣   孔子   今本   圣人  
描述: 《逸周书·克殷》篇记武王伐纣事,文章不长,却记周初史事非常重要。后儒多认为伪书,不可以不辨。今录其原文如下:周车三百乘阵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师]尚父与伯(当从《史记》作百)夫致
道家的社会关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老学派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政治制度   道家学派   黄帝四经   道家思想   生存状态   庄子   老子思想   礼乐制度  
描述: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处于空前的动荡变化之中,传统的礼乐制度已不能维系正常的社会秩序及政治运作,各阶层人们的生存状态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在这种局面之下出现的诸子百家,无一例外地对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以及人的生存状况表现出极大的关心。道、儒、墨、法诸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它们互相争鸣、交会,共同促进了中国社会政治哲学及人生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本文特就道家学派在以上问题上的主张略作说明。一道家入世的态度及方式
丧文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学术   古籍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孔子   六经   文字语言   小说   文论   叶圣陶  
描述: 论一百家开于《老子》,古籍存于《六经》。苟其为学,未尝可离,读周、秦诸子,皦然昭矣。乃以儒助人君,便于南面,随时抑扬,违离道本;度彼深心,岂在学哉!累代相袭,遂若故常;心
“儒学独尊”的文化背景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背景   儒学独尊  
描述: 儒学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转相尊奉的正统之学。在先秦时代,儒学是诸子私学;而在秦始皇时代,它遭到禁绝;汉初诸帝也不好儒。直到汉武帝时代,它才开始交上好运,从诸子私学一跃而成为官学,从此享受独尊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