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东部地区农村青年生存状况研究:以浙江省儒岙镇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生存状态   农村  
描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中国农村青年的生存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儒岙镇为例,从思想观念、政治与社会、教育与科技、婚恋与家庭、休闲与消费、劳动与致富、城市与农村、交往与组织等方面,对中国东部地区农村青年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发现儒岙镇的农村青年总体是关心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愿望的。同时也发现当前部分农村青年还存在着功利主义观念,精神生活也较贫乏,科学技术知识获取的渠道也存在着障碍,这些都需要我们注重和解决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从陶渊明到王维看古代文人对生存状态的追寻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名   生存状态   悬置  
描述: 对生存状态的追寻不仅是现代工业文明所深思探究的问题,亦是古时农耕文明所追逼迫问的疑点。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儒、道、佛,在其最深处都指向了生命状态。从陶渊明到王维,正反映出古代文人从无名到超越的一种对生存状态的追寻历程。
山野群儒的画卷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德发   画卷   生存状态   公社   小说集   知识分子   作品   圣人   尘封已久   生存环境  
描述: 三十几年前,报纸上登过一篇小文章,说是某公社书记下了一道命令:不准小学教师穿四个口袋的制服。四个口袋的制服名为干部服,教师穿了,难免鱼目混珠。读着赵德发的小说集《圣人行当》,脑子里没来由闪出了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忆,真是天晓得。
艺术体验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体验   艺术技巧   艺术作品   生存状态   情感   艺术家   艺术创新   黑格尔   创新过程   时代精神  
描述: 当代艺术创新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而呈现于人们眼前的现象,却是一片好似从杂货批发市场里传来的嘈杂喧嚷的繁荣景象。新生代不断更替,形式与内容的疆界早已荡然无存。人们眼前的世界变得茫然,甚至陷入到麻木的状态,最为空洞的形式也会被当做最前卫的展示。佛、道、儒轮流扮演皇帝的新装里的主角。后现代主义似乎在中国与其他国度一样同时发生,大洋彼岸刚刚出炉的“汉堡”的复制品已在中国的“排行榜”里罗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势似乎已成气息。要么言辞、身体和历史被精确地记录下来;要么是古人、令人的引用或嫁接。于是,21世纪出现了19世纪甚或更早时期的复制,艺术作品中充斥着颓唐的象征;要么声、光、电,高科技窗口的钙化。这个营养过剩、身体臃肿却贫血的世界造成了创造力的严重枯竭。
改革潮头,国企儒帅显风流——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朱家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楚天主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大代表   风流   光通信   产业化   生存状态   滚动发展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做强做大   改革   国企  
描述: 自1964年考入武汉邮电学院以来,朱家新就再也没有离开这片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是他施展才干和抱负的人生舞台,为此他熔铸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1999年担任邮科院院长后,他在这里奏响了生命中最激越雄壮的乐章。乐章的基调一如他的性格,理性而不乏激情;乐章的主题一如他的基本生存状态,始终贯穿着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群龙无首”与最佳生存状态--试谈《乾卦》对儒、道生命观及先秦汉魏文士生命意识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生命意识   自我价值   生存状态   生命观   庄子   个体与群体   《周易》   个体与整体   “群龙无首”  
描述: 社会与人生,始终是哲学永恒的范畴。《周易·乾卦》中不无对个体与群体,亦即人生与社会关系的探索。个体在群体中存在的理想状态究竟如何?“群龙无首”是对此理想状态的阐释──个体之间的矛盾与磨擦达到最小,在群体中互相谐调,从而使二者均达到最大、最优程度上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意识后来在《老子》诸多章节中同样存在,成为《老子》中关于“道”的探讨的一部分。失意文人也在痛苦地思索着这个问题,并在作品中描绘出类似于“群龙无首”的境界。
人性悲剧之歌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凡俗人生   生存状态   人性恶   中篇小说   题材   现代人   人性悲剧   家庭   我国古代   日常生活  
描述: 如果说,文学有永恒主题的话,那么,这个永恒的主题就是“人”。而文学艺术的每一个毛孔都透射着人性的光辉,人性问题亦如斯芬克斯之谜一样扑朔迷离。“人性历来是哲学家、文艺家、教育家争论的一个问题。古往今来,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关于人性的理论。例如我国古代,儒家有‘仁者爱人’的思想,并且有性善、性恶、性有善有恶、性三品、性无善恶等学说。”方方关注的是人,是人生,她是人性解剖的能手,她在其小说
阎连科小说人物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得其所   探析   阎连科   小说人物   玉蜀黍   儒家思想   天爷   《庄子·齐物论》   生存状态   理想人格  
描述: 阎连科是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他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思考和关注人存在的本质意义。他的小说在儒、道两种思想的浸润下,对作为“人之生存状态的死”,给予了更多的笔墨和思考,力图向人们展示“死之无谓”、要“死得其所”,以及死是一种“大美的无限超越”的境界。
道家的社会关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老学派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政治制度   道家学派   黄帝四经   道家思想   生存状态   庄子   老子思想   礼乐制度  
描述: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处于空前的动荡变化之中,传统的礼乐制度已不能维系正常的社会秩序及政治运作,各阶层人们的生存状态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在这种局面之下出现的诸子百家,无一例外地对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以及人的生存状况表现出极大的关心。道、儒、墨、法诸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它们互相争鸣、交会,共同促进了中国社会政治哲学及人生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本文特就道家学派在以上问题上的主张略作说明。一道家入世的态度及方式
从容不迫的真情流露(90年代初期中国城市电影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第五代导演   艺术实践   人文景观   心理失衡   都市生活   生存状态   城市电影   城市生活   电影市场  
描述: 90年代头两年的电影市场呈现着铺张扬厉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独领风骚而城市生活题材影片等相对沉寂的创制态势。这期间,尽管也出现了《大城市1990》、《情洒浦江》、《追赶太阳的人们》等一批“主旋律”风格极为鲜明的城市电影。但由于它们在主题、人物、视点乃至整个叙事情态中缺乏对当代都市生活及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的独特体悟与展示,同时也缺少对嬗变着的都市氛围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兼具的思考与评判,因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电影。与此同时,第五代导演们继1988-1989年城市电影创制潮—一次有意识地探索性与先锋性的艺术实践终止后,于1991年末卷土重来。矢志不渝地关注着“人与城市”问题的导演孙周(他曾怀着沉甸甸的文化感,敏锐地感受到青年人所经验到的感情缺失和心理失衡,拍出了一部在那个时期把城市作为一个“角色”拍得最丰富、最富于动感的影片—《给咖啡加点糖》),率先托出了一片意趣盎然、浑然天成的“人文景观”—《心香》。它借助于祖孙两代人从互不接受到相互理解,从感情疏离到难舍难分,试图以儒
< 1 2
Rss订阅